首页 » 创新知识 » 创新管理

“工业4.0”智造之路走到哪一步了?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5-04-15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但不少制造业企业却处于较落后的阶段,升级的难度压力巨大。
   从4年前诞生的一个新词,到如今逢人必谈的热词。工业4.0充斥了汉诺威工业展的展馆、论坛和企业标语。但在展会外,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否言过其实的争论并未停止。工业4.0之路走到哪一步了?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对话多名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
 
梦想已经部分成真
 
  “工业4.0已经准备好投入应用了。”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教授、智能工厂创始人德特勒夫·齐尔克告诉记者。
 
  齐尔克展示了智能工厂的一条名片盒生产线。当个人订制的信息通过射频技术被输入到产品零部件上,这些零部件就仿佛被“植入智慧”,在它们通过生产设备时,会向后者发送指令,“指挥”设备生产用户个性化订制的名片盒。这条流水线上有16家世界知名企业、研究机构的参与,包括博世、IBM、费斯托、菲尼克斯电气等。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之下,许多生产环节还能够灵活组合、增减。
 
  与去年不同,今年的智能工厂再次升级,同场亮相的还有多个企业的“武功秘籍”—为智能工厂设计的通用“基础设施箱”,菲尼克斯电气提供了跨模块的信息收集分析技术,泰科电子使得生产过程无缝衔接和高能效成为可能……“这是世界首个制造商独立的工业4.0体系,多项技术都被证明成熟可行,智能工厂已经从梦想向现实迈进了一大步。”齐尔克说。
 
  在不少企业中,这种梦想已部分成真。德国信息、通信和新媒体协会13日公布调查显示,目前德国主要工业领域中,44%的企业已采用工业4.0相关的生产和技术模式。西门子在德国建起了工业4.0的示范工厂。
 
虚实就这样结合了
 
  在汉诺威,不同企业对于工业4.0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制造商宣称要让“产品成为信息载体”,软件提供商打出标语是“轻松相连”,工程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智能设计和生产。
 
  “每个企业的切入点都不同。”微软公司亚太制造业总监刘汉强告诉记者,以往微软对许多企业客户并不了解,虽然使用同一个平台,却隔着无形的墙。“客户希望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作、配送安装都有完整的数码体验,对于复杂的工业问题也希望用更简洁、可视化的方式了解,不用等到拆开整台汽车才知道问题所在”。微软选择在产品设计上和客户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虚实就这样结合了。
 
  埃森哲数字技术服务全球总裁迈克尔·萨克利夫告诉记者,工业4.0将会带来两类改变,一部分制造业企业将改变陈旧的生产方式。另一种改变是,企业在出售产品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的产业更有可持续性。
 
  萨克利夫举例说,运输公司管理者并不知道每年要更换多少轮胎,而某著名轮胎公司的解决方案是,在卡车的引擎和轮胎上装备传感器,收集有关燃油消耗、胎压胎温、车速以及位置等数据信息,并将之传送至云端,由专家团队分析并向车队管理人员提出建议,选择该项服务的客户能够按照驾驶里程购买轮胎。
 
中企可跨越式发展
 
  但也有德国媒体用“时髦话”来形容工业4.0这一概念。
 
  德国信息技术服务商CSC对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900名企业家调研后发现,约一半的企业家表示不了解工业4.0,德国企业中就有40%。大约四分之一受访者虽然熟悉这一概念,但却不理解其内涵。许多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开始制定对策。在采访中,许多企业负责人都对工业4.0表示陌生。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但不少制造业企业却处于较落后的阶段,升级的难度压力巨大。萨克利夫认为,中国企业并不需要像德国同行一样按部就班的升级改造,而是可以考虑跨越式发展,“如果让我在中国新建企业,我会将德国工业中较好的模式套用过去。”另外,萨克利夫表示,中国制造业也不需要妄自菲薄,“创新从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当它与技术、设备、管理等知识整合起来,中国制造并不落后于世界。”
 
专家眼上中的中国制造2025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到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制造2025”成为这一个月以来全民热议的话题。这部被认为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近期将对外颁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2025”的背后凝聚了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两年多的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指出,我国制造业较为突出的有三大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是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三是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两头挤压和双重挑战。
 
  2014年1月7日,马凯副总理专题听取了中国工程院的阶段性成果汇报,对“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认为应该由咨询转变为行动,要求由工信部牵头,联合多部委、中国工程院等方面,尽快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中国制造2025”只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提出,力争用30年时间,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2045年,使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事实上,中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比如德国已经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而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就是工业2.0、3.0、4.0同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说。
 
  通俗点讲,中国制造业需要“补课”。“提升产品质量是要补的第一课。”朱高峰说。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损害了国家信誉和形象。
 
  同时,强化制造基础非常重要。柳百成认为,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的研究,是提升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前提。
 
“互联网+”重塑生产价值链
 
  除了生产自动化,“互联网+”风口下的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互联网重塑生产价值链的机遇。
 
  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将于近期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长期战略性规划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被誉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表示,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工信部调查显示,智能制造使目前很多工业企业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30%,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
 
  阿里巴巴天猫大家电负责人印井认为,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可以起到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作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喜好,经过大数据分析,将推动生产出更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这就是“C2B”模式。
 
  印井介绍说,天猫大家电本月将推出几款消费者定制家电。他认为,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企业不能精准了解用户需求,容易导致产品积压。而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是实时反馈给商家的。所以,“C2B”模式,是按需生产,有助于缩短供应链周期。
 
  IDG资本副总裁楼军认为,“C2B”大数据定制模式是大趋势,将深刻改变中国制造业。“传统模式下,生产商通常采用全渠道大面积铺货战略,这会带来库存压力以及上游产业链应收账期的问题。‘C2B’定制模式,可以大幅压缩库存。”楼军说。
 
  楼军表示,目前一些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服务,比如3D打印,大众市场还没有完全接受。“但定制模式是发展趋势,有着光明的市场前景。”他说。
 
  近来,家电巨头格力电器也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发展方向。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公司员工总数已从2012年的9万人减少到目前的7万人,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与海尔、美的等竞争对手一样,格力也已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
 
  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介绍说,格力中央空调将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节能报告,相关参数传输回来进行在线体检,从而及时为用户提供保养和维修方案。
 
  同时,望靖东还表示,在生产层面,用户使用情况的大数据会反馈到设计环节,有助于更好了解、发掘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责任编辑:何军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相关知识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