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知识产权

德国制造蒙羞 中国制造要引以为戒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郑渝川  发布时间:2015-09-23
   我国各行业、产业组织及有关部门等也应从中吸取教训,珍视经过多年艰苦转型调整打造的“中国制造”形象。
 
  全球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近日卷入“尾气造假门”事件。美国环保署9月18日指控该公司通过在所产汽车车内安装非法软件,篡改汽车尾气排放记录,实际排放物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大众随后承认造假。德国媒体惊呼,欺诈事件是整个德国工业的灾难,可能葬送德国制造的声誉。
 
  “尾气造假门”丑闻出现在大众集团这样的知名企业,令人震惊。整起事件中,大众集团的做法并不“高明”,很难长期蒙混过关,一经发现将使企业付出比因造假所节约成本更高的罚款和召回退货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卷入这类事件,甚至可能会给企业及旗下各类产品品牌带来灭顶之灾。
 
  汽车业企业卷入的丑闻事件并不少见。大众集团在中国设立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此前曾曝出“速腾断轴门”丑闻,企业方面消极应对消费者维权诉求,直至近日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调查报告,才作出相对积极的回应表态。2010年,日本汽车巨头丰田深陷“踏板门”,最终召回数百万辆汽车才得以平息舆论质疑。
 
  大众集团的“尾气造假门”事件还在进一步发酵。德国、日本、美国的汽车制造商都曾不同程度卷入造假丑闻,且均为在发生严重事故或曝出大批量缺陷产品后,才被引爆。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日本、美国和欧洲看似健全完善的汽车工业等行业的监管体系,存在明显缺陷。
 
  此事件使“德国制造”蒙受耻辱,我国各行业、产业组织及有关部门等也应从中吸取教训,珍视经过多年艰苦转型调整打造的“中国制造”形象。企业应当引以为戒,在产品设计、生产、测评及后续服务和管理多环节严格把关,以牺牲安全、质量换取财报收益,或低价竞争优势不可取。
 
  打造过硬的质量,让中国制造闪光,也不能光靠企业自觉。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产业组织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力量,让企业的造假等违法违规操作面临更直接的障碍,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优化监管,完善监管标准,加大汽车等多行业产品安全、环保合规性抽查的比例,对企业运作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责任编辑:何军
相关评论
相关知识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