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技术前沿

浅析日本机器人科技与未来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时间:2015-04-12
日本机器人学会推出的专著《机器人科技:技术变革与未来图景》一书,从机器人认知与意识、机器人仿生学、机器人系统、机器人硬件、机器人知觉、机器人竞赛等方面,总结了现阶段的机器人技术。
5487

  机器人技术起源于美国,但产业化的先锋和主力却是日本……
  
  我国已成为机器人产业最大的市场。国内多个城市在布局发展机器人产业。深圳市依托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产业基础支撑,在机器人产业上已连续取得长足发展,2014年已有237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尽管如此,包括深圳在内,国内城市的机器人产业普遍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为继续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扭转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2014年底,深圳市有关部门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及《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可以预见,未来一些年内,机器人产业将成为深圳市吸引大学毕业生等新就业人群的主要产业之一,而各级各类部门也将更多的跟这个产业打交道。人们需要更多的了解机器人产业,理解机器人科技变革的规律和走向,建立起一套符合技术演化创新规律的认知图景。
  
  机器人技术起源于美国,但产业化的先锋和主力却是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就推出了相关的激励政策,这些政策覆盖技术研发、财政投融资、优惠税收、情报信息等多个领域,迄今对于中国等机器人产业的后发国家仍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机器人学会在1983年成立,旨在提供学术技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应用和知识普及。该学会推出的专著《机器人科技:技术变革与未来图景》一书,从机器人认知与意识、机器人仿生学、机器人系统、机器人硬件、机器人知觉、机器人竞赛等方面,总结了现阶段的机器人技术。这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化的进展,对这个产业面临的整合问题、安全问题、成本问题、伦理问题形成初步概念。
  
  全书首先介绍机器人与其他科学领域的互相融合,比如机器人与神经科学、心理学的融合。让机器人拥有人所拥有的能力,这是机器人研究的一项重要目标,科学家为此将人的沟通能力模式化,通过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融合,让机器人从模仿开始,探索掌握人所具有的沟通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日本机器人产业通过计算听觉场景分析,让机器人效仿人类获得听觉、视觉。生物学与机器人的融合是目前日本机器人产业力图推动实现的目标,目前仍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
  
  书中还介绍了日本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机器人系统领域的进展,从仿人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无人飞行器、微型机器人、软体仿生机器人,再到实现高输出化、高速化的机械手臂。
  
  在介绍日本国内已初步产业化的医疗、看护、建筑、农业、娱乐等多个用途的机器人应用后,书中还从工程学等学科角度探讨了机器人应用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全书第四章、第五章分别介绍了机器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新潮流,包括一些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新型构想。
  
  日本的机器人竞赛已完整覆盖了中小学、大学和企业。低年级学生通过这些竞赛了解基础知识和技术;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通过参赛集体合作制造机器人,而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评委更看重的是机器人设计创意。《机器人科技:技术变革与未来图景》一书就日本机器人竞赛的介绍,对中国当下具有直观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何军
相关评论
相关知识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