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资讯 » 行业新闻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把握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杨 明  发布时间:2014-09-16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把握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首次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我国工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同时大而不强也是工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有效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有利于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为进一步了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近日中国工业报独家采访了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请他就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意义,从多角度深层次为广大工业领域读者进行了解读。

    A 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特征
  中国工业报: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结合当前我国国情,请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夏 农: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总体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三次产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增加值占比最大的产业,服务业的壮大发展成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鲜明特征。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工业增加值;2011年,服务业成为第一大就业主体;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区市服务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这些新变化标志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4万亿元,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29.06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8.1%。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超过GDP和二产的增速,保持着增速三次产业中最快,占比继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良好势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从国内来看,与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亟须加快解决。
  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在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速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发达国家依靠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先优势,主导着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显著提高了产业发展素质和资源配置效率,获取了超额经济利益。全球生产制造服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一些产业已经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总体上看,由于我国产业偏重于生产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中低端。长期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实现顺差,但服务贸易一直为逆差,而且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呈现扩大趋势,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总额为1184.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32.1%,其中运输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领域三项逆差合计为949.3亿美元。为了适应我国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产业竞争,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B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工业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工业领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义及重要性是什么?
  夏 农: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产业融合度高、创新活跃、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吸纳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切实增强紧迫感。 
  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非常突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主要依靠土地、资源等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从当前经济运行看,我国工业领域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品附加值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新要求,深化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尤其是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强创新,加强生产性服务供给,推动我国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C 企业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力 
  中国工业报:依据《指导意见》总体思路和发展导向,未来我国工业领域中该如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夏 农: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依靠企业来实现。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指明发展方向,引导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顺应发展潮流,主动调整,将推动生产制造为主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变为自觉行动,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事半功倍。根据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动态,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意见》专门设置了一个章节,从政府宏观指导角度提出了发展导向。发展导向概括起来是“一条主线”、“三个要点”。
  “一条主线”,即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发展导向始终。
  “三个要点”指出了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途径:
  一是引导工业企业、农业企业调整升级。这部分企业数量多,发展实力相对强,这些企业不仅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方,往往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提供者,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质提速的主力军,要鼓励这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应对,不断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
  二是引导企业提高现代化水平。鼓励企业运用现代化大生产的理念,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 
  的一体化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积极发展生产制造与专业化服务融合互动的现代生产体系,全面改善供给效率,提高企业发展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是引导企业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信息技术服务的广泛运用正在深刻影响着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有些甚至带来革命性变化,鼓励企业由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制造转变,促进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缺少必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单纯加工制造、以量取胜、先污染再治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生存发展的土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主要提供者,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方,工业企业蕴含了大量研发、营销、物流等服务资源,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工业企业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路子:一是进一步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做大做强专业化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重点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增加研发设计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维修维护和回收利用等售后服务,在“三包”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展;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D 以重点领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中国工业报:《指导意见》中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对于促进工业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夏 农: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推动其加快发展,需要确定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通过推动重点领域的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充满活力、百舸争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指导意见》明确了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才服务和品牌培育等11个领域作为重点领域,并提出了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些重点领域是我国产业升级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不可回避、必须完成和高分通过的必修课。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功能、层次和水平。
  一是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要加强生产制造前端的研发设计,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市场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营造能够有效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切实解决研发与市场脱节的问题,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二是促进生产与服务融合。生产与服务融合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当前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融资租赁、商务咨询和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尽快将我国生产与服务融合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是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售后服务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专业维护维修,积极发展售后服务新业态,开展设备监理、维护、修理和运行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标准,健全售后服务认证制度和质量检测体系,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四是增强产业发展素质。产业发展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要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积累,着力加强品牌建设;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要促进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加强节能环保服务。
  E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离不开政策环境
  中国工业报:在政策措施实施方面,今后我国会如何进一步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业企业和市场活力?
  夏 农:政策措施安排对于产业规模、增速、投资等会产生重大影响,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离不开适宜的政策环境。政策措施总的出发点是,改革不合理的政策规定,形成科学的制度安排,吸引资源要素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合理集聚,促进其加快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对工业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指导意见》明确了政策取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有:
  第一,完善财税政策方面。要根据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度高的特点,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政策;研究适时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范围,制定产品退税目录和具体管理办法;要探索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鼓励开发区、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服务业集聚区和发展示范区重大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
  第二,创新金融服务方面。鼓励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发适合生产性服务业特点的各类金融产业和服务;尽快研究制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商业保理等多种方式融资的可行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担保业务规模。
  第三,完善土地和价格政策方面。要合理安排生产性服务业用地;经批准,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可按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选择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鼓励对城镇低效用地进行改造,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建立完善主要以市场决定价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落实生产性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违规收费项目的清理和监督检查。
  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和健全统计制度方面。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对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创新的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强政府引导,及时发布各类人才需求导向等信息;研究促进设计、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办法;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团队培养。抓紧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及重点领域统计分类,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有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年度、季度发布信息制度。
  在贯彻落实方面,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为确保配套政策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指导意见》将15项重点政策措施任务进行了分工,明确了牵头部门,要求牵头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研究制定细化落实方案和进度时间表,抓紧工作;三是要求国家发改委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对《指导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半年向国务院报告一次落实情况,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相关报道
  为生产性服务业“松绑”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从企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工业大而不强,主要差距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要实现由大到强,关键要补齐生产性服务业这块短板。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吸纳大学生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专家指出,与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滞后,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水平有待提升。据了解,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普遍达到了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速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一些发达国家工业之所以强,就是依靠了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生产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领先优势。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并提出了包括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品牌建设等在内的11个重点领域。夏农表示,这11个领域都是我国亟待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些领域的加快发展将有效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业发展素质,进而助民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有关专家表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离不开适宜的政策环境。《指导意见》已经明确,我国将从财税、金融、土地、知识产权等方面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有力支持,并将进一步为其“松绑”。
  专家表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机制制约较多。为进一步给生产性服务业松绑,中国将进一步扩大该领域的开放。 
  进一步扩大开放既包含对外开放,也包含对内开放。对外开放要加快研究制定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对已经明确的扩大开放领域,要求抓紧落实配套措施,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对内开放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专家表示,要大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营销渠道,鼓励设立境外投资贸易服务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发挥好服务业各类试点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责任编辑:朱振杰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新产品展示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