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资讯 » 行业新闻

政策信号再发:“机器换人”助力出口从“量”到“质”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15-01-31
随着高层的呼吁以及利好政策的推动,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机器换人高潮。就在近日,世界制造业工厂东莞的一号文件本周发布了,第一条就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

256


  来自“制造业重地”的新动向引发关注。世界制造业工厂东莞的一号文件本周发布了,第一条就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也就是把人力换成机器生产;而另一个制造业典型城市温州,今年提出的计划则是:至少让500个项目“机器换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调研后判断:“机器换人”速度加快,利好出口,今年的出口形势有望由阴转晴。
  
  这已经是“机器换人”的概念第二次出现在东莞市一号文件的显著位置了,不过,这一次的“机器换人”战略释放出更明确更实质的信号:东莞将从金融创新、奖励、补贴等解决企业“机器换人”的资金难题。东莞市副市长贺宇说:“我们准备在新的阶段进一步加大机器换人的举措,用更多的优惠政策发动更多的企业,组织更多的技术服务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仅从奖励来看,东莞市财政今年至少会拿出两亿元。如此大手笔推动“机器换人”,源于“代工企业”的出口危机,东莞是世界著名的鞋业基地,有几千家外贸代工厂,去年的外贸总额下滑了近一半,这样的出口困局正是我国制造业的缩影。如何解决制造业的出口困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机器换人”是关键点之一。
  
  姚景源:像过去那种廉价劳动力,优势已经不再存在了,所以他导致出口下行,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来讲,我们要机器换人,技术改造。
  
“机器红利”正在取代“人口红利”
  
  尽管有人戏言,“机器换人”了,90后要失业了,实际上,恰恰是90后的就业促使了企业有了“机器换人”的想法。宁波双鹿电池集团市场部经理唐莹坦言,这几年,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招人越来越难。
  
  唐莹:招工比较难,90后喜欢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事业,车间里的操作工啊能招到的比较少,所以我们企业一直在考虑,就是自动化能帮助机器替换人的劳动力。
  
  山西大运集团董事长远勤山说,现在一个月四五千元都招不到一个技术好的焊工,但是,一台机器可以替代三个焊工,还能保证焊接质量,一台电焊机器一个月至少能省5000元成本。
  
  远勤山:一个人可能在一个月是5000块钱,三个人就一万五,一万块钱的装备比三个人干的活还要好,而且还没有危险性。
  
  远勤山说,集团现在一万多人,未来即使集团扩大到三倍体量,员工还会是一万多人,其他的都会用机器来替代。
  
  远勤山:整个集团一万号人,但是我们以后还要扩大,规模扩大比如需要三万人,我们可能只用一万人,再增加的就用机器来代替了。
 

“ 机器换人”成企业首选,助力出口从“量”到“质”
  
  “机器换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从“人口红利”转向到“机器红利”,又将多大程度促进中国出口形势的转变?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先来看看我国出口构成中,哪部分危机最为严重,答案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比如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还有塑料制品等,当国内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在,有部分企业把基地转向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印度等国,但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远勤山说:“国外基础设施还有配套目前还都不健全。”
  
  因此,机器换人成为最好途径之一。广东东莞大朗镇,生产全世界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羊毛衫小镇,在那里,半自动织机最近全都改为电脑织机,每个工人操控六台电脑,每台电脑操控八台织机,劳动生产率提高48倍。在姚景源看来,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高,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一直以来太注重出口总量,忽略出口产品的质量,“机器换人”的最大动力就是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姚景源:机器换人之后,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提高以后,显然能解决我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制造业由过去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根本的途径就是设备改造和工艺改造,我们过去的产品的挣得都是辛苦钱,简单的加工费,一旦你技术含量提高以后,附加值会增加,你利润率也会高于以往,出口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

“机器换人”成各地两会“热词”
  
  据了解,全国各地的两会中,“机器换人”也成为提案和议案的热词。
  
  河北省有人大代表:政府应该从资金上扶持企业推广机器人。
  
  浙江省人大代表周德文:浙江不仅要发展机器换人,更要看中机器人市场,加强机器人研发。
  
  东莞政协委员、五株科技董事长蔡志浩:“东莞制造2025”43条中,推动“机器换人”进行得比较早,功课做得比较足,成效是比较好的。企业“机器换人”已经进行多时,并且已经尝到了“机器换人”的甜头。
  
工信部再出措施,“机器换人”挡不住
  
  工信部29日印发了《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计划提出,培育打造15-20家标杆智能工厂,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超过60%,关键岗位机器人推广5000个。
  
  计划要求,针对石化、钢铁、有色、稀土、建材等行业生产工厂的不同特点,分行业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同时,计划表示,鼓励机器人研发单位和原材料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工业机器人,到2018年累计新增机器人应用5000台。

责任编辑:何军
相关评论
新产品展示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