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资讯 » 行业新闻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未退 能源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来源:工控中国     发布时间:2015-06-25
在美国人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作者畅想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和工厂里生产可再生能源,多余能源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当前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泛在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
 

 
 

  大约两三年前,中国能源行业掀起了一股争相阅读美国人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广东某新能源企业的老总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从我们能源企业的老总到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官员,几乎人手一本”。

 

  作者在书中畅想: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和工厂里生产可再生能源,多余能源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当前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这看上去有些异想天开。但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能源消费大国正在把这种“畅想”变成现实。

 

  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 ”行动。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

 

  “智慧能源,指的就是能源互联网。”一位熟悉能源互联网的电力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能源互联网)原来只是一个畅想,但随着新能源技术和电网长距离输送技术的发展,这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现实。”曾担任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的李俊峰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李俊峰现在担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近年来,除了中国之外,美国、德国、丹麦、美国等多个国家提出能源转型或变革方向,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在扩大。

 

  “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提出来的时候,就是为了解决太阳能和风能(两者均为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所面临的问题。”李俊峰对记者说,“一个是储能问题,一个是长距离的输送问题。”

 

  李俊峰说,中国已经建成了一些距离长达两三千公里的电网工程,可以把在新疆的太阳能和风能直接输送到北京和上海。“能源互联网能够解决清洁能源的输送问题,保障能源安全。”在他看看来,未来全球的能源可以实现互联。

 

  另有电网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能源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尽管距离“真正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中国能源互联网尚处于初级阶段。直至今年6月16日,首个“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联盟”才在北京宣告成立。该联盟旨在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的进步。

 

  不过,根据有关能源互联网的深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用户端电力销售的金额大约2.5万亿元,加上建设投资,可以估计能源互联网的市场至少在5万亿以上。

 

  针对能源互联网技术的中外比较,李俊峰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和欧美国家都处于同样一个技术水平。但他表示,中国要想让能源互联网得到实现,其基础是要有能源的市场化。“能源互联网需要市场化作为基础,需要开放,需要透明。”

 

  中国的能源市场依旧以国有企业垄断为主。国内电力等能源的价格主要还是由国家统一定价。目前,欧美国家的电力互联网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使大量创业型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应运而生。

 

  同一天,国家电网微博发布消息称,美国当地时间6月23日,该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纽约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科尔、法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德拉特等“就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等达成重要共识”。刘振亚称,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泛在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这能够根本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

责任编辑:覃琬芸
相关评论
新产品展示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