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信息
低成本低氢耗褐煤加氢液化新技术
发布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所属行业:石化
合作信息类型:意向合作
机构类型:高等院校
供求关系:供应
合作信息期限:2016-9
参考价格:面议
0
收藏数
合作信息简介
成果名称:低成本低氢耗褐煤加氢液化新技术
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于科技部863能源领域科技专项,针对褐煤水分高、热值低、易自燃,不便于长途运输等特点,直接用水介质替代循环油溶剂,CO或合成气替代纯氢气,开发了褐煤加氢液化新技术,较传统的煤直接加氢液化工艺,可以减少褐煤干燥和CO变换等工序,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褐煤的提质加工利用已经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发有关技术,可见本技术的成功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实验对比研究了褐煤加氢液化中CO气氛和H2气氛的供氢性能差异,如在四氢萘作为溶剂400℃时,氢气初压3MPa下的液化转化率为89.3%,油气产率为79.2%;而CO初压3MPa下的液化转化率为94.1%,油气产率为73.9%;相对应的沥青质前者仅为10.1%,后者为20.2%,两者相差一倍,表明CO气氛在加氢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氢有利于煤第一步裂解生成沥青质等大分子,其加氢的活性高于气态氢,这进一步证实了煤加氢理论。由于褐煤自身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气相CO中与水或水蒸气存在相互作用,促进褐煤的加氢转化效果,通过对褐煤加氢液化工艺参数(如水煤比、液化温度、气体初压和停留时间)的考察,获得了比较合适的液化反应条件为,在CO初压为4MPa,温度380℃下,胜利褐煤的液化转化率达76.6%,油气产率达63.6%,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项目已经完成实验室小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煤种、催化剂和工艺参数对褐煤制油的影响规律,具备开展试验放大的技术条件,欢迎感兴趣单位洽谈。
所属领域:能源
项目成熟度:小试
应用前景:
世界上褐煤资源丰富,褐煤生产液体燃料是补充国内石油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内蒙古等地区有丰富褐煤资源,澳大利亚、印尼等国也十分渴望获得低成本褐煤液化技术,可见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52361.X。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合作进行放大试验。
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于科技部863能源领域科技专项,针对褐煤水分高、热值低、易自燃,不便于长途运输等特点,直接用水介质替代循环油溶剂,CO或合成气替代纯氢气,开发了褐煤加氢液化新技术,较传统的煤直接加氢液化工艺,可以减少褐煤干燥和CO变换等工序,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褐煤的提质加工利用已经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发有关技术,可见本技术的成功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实验对比研究了褐煤加氢液化中CO气氛和H2气氛的供氢性能差异,如在四氢萘作为溶剂400℃时,氢气初压3MPa下的液化转化率为89.3%,油气产率为79.2%;而CO初压3MPa下的液化转化率为94.1%,油气产率为73.9%;相对应的沥青质前者仅为10.1%,后者为20.2%,两者相差一倍,表明CO气氛在加氢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氢有利于煤第一步裂解生成沥青质等大分子,其加氢的活性高于气态氢,这进一步证实了煤加氢理论。由于褐煤自身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气相CO中与水或水蒸气存在相互作用,促进褐煤的加氢转化效果,通过对褐煤加氢液化工艺参数(如水煤比、液化温度、气体初压和停留时间)的考察,获得了比较合适的液化反应条件为,在CO初压为4MPa,温度380℃下,胜利褐煤的液化转化率达76.6%,油气产率达63.6%,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项目已经完成实验室小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煤种、催化剂和工艺参数对褐煤制油的影响规律,具备开展试验放大的技术条件,欢迎感兴趣单位洽谈。
所属领域:能源
项目成熟度:小试
应用前景:
世界上褐煤资源丰富,褐煤生产液体燃料是补充国内石油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内蒙古等地区有丰富褐煤资源,澳大利亚、印尼等国也十分渴望获得低成本褐煤液化技术,可见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52361.X。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合作进行放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