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位于素有“春城”之称的昆明市北郊黑龙潭风景区,创建于1938 年。本所设有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研究室(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民族植物学实验室)和昆明植物园,以及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经过七十年的发展与积累,研究所已成为国际上在植物多样性、植物资源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机构。
研究所拥有多种大中型现代仪器设备,如400 兆和500 兆超导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超速冷冻离心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通量测序仪、大型人工气候箱群等。标本馆收藏植物标本120 多万份,图书馆藏书27 万册。新建成的种质资源库、综合科研楼、图书馆和网络信息中心、物业中心楼、文化广场及新改造的植物标本馆、植物化学楼和两幢研究生公寓为研究所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后勤服务。2005 年以来,我所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委多项奖励,其中,吴征镒院士获得2007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周俊院士获2006 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孙汉董院士获2008 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30 余项,授权专利112 件,出版专著20 余部。发表SCI 收录论文1113 篇,在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中排名第5 位,人均发表SCI 收录论文数在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中排名第2 位。
研究所拥有多种大中型现代仪器设备,如400 兆和500 兆超导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超速冷冻离心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通量测序仪、大型人工气候箱群等。标本馆收藏植物标本120 多万份,图书馆藏书27 万册。新建成的种质资源库、综合科研楼、图书馆和网络信息中心、物业中心楼、文化广场及新改造的植物标本馆、植物化学楼和两幢研究生公寓为研究所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后勤服务。2005 年以来,我所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委多项奖励,其中,吴征镒院士获得2007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周俊院士获2006 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孙汉董院士获2008 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30 余项,授权专利112 件,出版专著20 余部。发表SCI 收录论文1113 篇,在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中排名第5 位,人均发表SCI 收录论文数在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中排名第2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