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帮助
手机版
登录
注册
搜索
地市:
行业:
返回首页
搜索结果
新产品
新技术
企业
合作
公共服务
资讯
知识(8)
专家称2045年可将人类大脑意识上传计算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们总是梦想超越自己的身体极限:疼痛、疾病以及死亡。目前,人类一个古老愿望与现代高科技结合在一起,或将实现“超人类主义”概念,该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将为人类提供一种未来派技术,使人们超越当前人类生理形态,将人类大脑意识上传至计算机,实现人类数字化永生! 这种最显著的超人类主义方法有望改变人类生理状况,将某人的大脑意识转变成为数字化数据,并且“上传”至无限强大的计算机系统。这使得你生活在一个无限虚拟体验的世界,并且获得了数字化永生。然而超人类主义者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意识上传存在着一些..
2016-07-13
仿生隐形眼镜可提高人类夜视能力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报道,象鼻鱼生活在光照度较低的浑水中,却能发现藏在污泥中的捕食者,因为它们独特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清东西。威斯康星州大学研究人员正在模仿这种鱼的视网膜结构,希望开发出一种能自动调节焦距,而且能提高人们夜视能力的隐形眼镜。 目前,全世界约10亿人受老花眼影响,由于晶状体老化而看不清近处东西,其中一半没有得到矫正。该研究负责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江宏瑞(音译)博士说,眼镜、普通隐形眼镜和手术虽能提高视力,但会让眼睛的敏感性、看东西的对比度有所下降,而且很难在夜间看清东西。他们的想法是设计一种隐形眼镜,能随着一..
2016-04-26
改变人类思维的人工智能技术
近些年来,围绕人工智能,不管是做社交的Facebook还是技术驱动的Google还是老牌IT厂商IBM,科技行业的巨头都在人工智能产业花了不少心思。自2011年以来,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公司已获得超过总计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而科技巨头更是投资数十亿美元收购那些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与这波热潮格格不入的是,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印象还停留在科幻电影中,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它对生活带来的便利。看看现实中还只会卖萌的机器人,人们不禁对此产生了疑问:看起来如此可望而不可及的技术,对现在的我们究竟有什么用? 事实上,人工智能并不只有机器人一种形态,从领域来..
2015-07-21
亮点研究揭示纳米技术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其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将纳米技术应用到了很多方面的研究中,生命科学领域就是应用比较广的一个领域,科学家们运用纳米技术进行相关的临床疗法研究,比如使用纳米技术将药物准确运输到患者机体患处进行作用等。 本文对纳米技术在临床医学及生物学上的相关应用研究进行了整理汇总,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更加清楚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及作用的分子机理。 ..
2015-04-27
新型传感器让人类感受磁场
目前,由德国莱布尼茨固体材料研究所、克姆尼茨工业大学、东京大学及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开发一组传感器,该传感器并不向使用者提供触觉反馈,而是通过一系列LED灯传达信息。当使用者将传感器靠近磁场时,LED灯便会亮起,以此显示传感器正在运行。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进行环球旅行时,所需要运用的远不止人类的五种官能。的确,我们的五种官能已经够让人印象深刻了,但我们唯独欠缺一种能力,那就是感受磁场的能力。 许多生物都具有这种能力,比如鲨鱼,鸟类和昆虫。因此,它们可以通过感受磁场为自己指路,包括确定实际位置、海拔和方向。对于人..
2015-02-14
物联网和工业4.0都来了 机器人替代人类还远吗
当人们还在为机器人能否代替人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时,这个强大的“物种”已经为美联社服务半年多了。 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夏天开始,美联社与AutomatedInsights公司合作,使用该公司的Wordsmith平台撰写财报文章。在几天前,一篇题为《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Appletops Street 1 Qforecasts)的无人署名文章,就是由机器人撰写并发布的。 AutomatedInsights公司公关经理James Kotecki称,Wordsmith每周撰写数百万篇新闻报道,其合作伙伴还包括好事达(Allstate)、康卡斯特(Comcast)、雅虎。 在中国的生产车间里,已经..
2015-02-07
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埃伦·马斯克最近患上了“科技恐惧症”,他在社交网络上连发两条耸人言论,警告人类要对人工智能特别小心,因为人工智能在未来很可能比核武器还要危险。 埃伦·马斯克冷不丁地抛出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不久前看了一本名为《我们最后的发明:人工智能及人类时代的终结》的书,这本书的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为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暂且不说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仅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待人类的态度还算友善。 比方说,前不久被微信列为不受欢迎名单的微软小冰,不久将以小冰二代的身份重返微信平台,而且还带..
2014-08-21
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获重大突破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生殖生物学专家Shoukhrat Mitalipov等在2013年5月率先报道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不过这些干细胞分别来源于胚胎和8月大的婴儿,人们不清楚取自老年人的细胞是否也可被成功克隆。Mitalipov人类干细胞的研究论文曾被发现错误,但结论没有异议。 最新克隆的成年干细胞论文,一篇是韩国抱川中文医科大学Young Gie Chung和Dong Ryul Lee在《细胞》报道的,他们用胚胎干细胞移植了2名健康的35岁和75岁成人体细胞核。另一篇是近日在《自然》发表的,来自纽约干细胞基金会研究院的研究。技术相同,但移植细胞核来自一位32岁Ⅰ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他们还将这种干..
2014-06-04
共
1
页 总数:
18
条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