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创新管理

实现“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惊险一跃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15-01-31
作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
    自“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加快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步伐。
  
  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还是产、供、销等经营环节,都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只有每个关键环节提质增效,装备制造业腾飞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就此,人民政协报约访了12位业内专家,结合具体产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进行深入解剖,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共识。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接近10%的高速增长阶段。在经济切换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轨道之后,中国制造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一方面,现在,中国制造业产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部分行业已经开始顶上“天花板”另一方面,低成本劳动力竞争优势在逐步削减,过去的低成本要素越来越高,大部分行业面临的“地板”也越来越高。
  
  另外一组数据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华中,2013年,装备制造业就已经成为河南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破万亿;在华东地区,以无锡地和集团为代表的集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新型装备产业集团也在逐渐崛起;湖南三一重工、中联重工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张震宇指出,要客观冷静地看待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总体看来,我国还远非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明显,仍停留在以生产制造为主体的模式中,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张震宇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曾提出,实现“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惊险一跃,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这个过程,需要科学、理性地对待出现的问题,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问题——低端、空心、服务少
  
  张震宇认为,现在制约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突出因素有三个:“低端化”锁定、“空心化”显现和“服务化”缓慢。
  
  “中国制造在最能体现竞争力的关键生产环节与核心部件上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较小。”张震宇分析,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明显放缓,我国制造业除了成本优势削弱、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日趋尖锐外,更面临全球制造业可能出现的“高端制造”回归、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出口障碍加大等问题,这些都使中国制造有陷入“低端化”的危险。
  
  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是张震宇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据统计,200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一直在6%至8%附近波动,2010至2012年分别为7.6%、7.3%、6.1%,2013年甚至低于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2012年房地产业、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却迅速增长。金融、房地产和资源垄断性行业的高利润抬高了制造业的融资和经营成本,降低了社会资本投资实业的积极性,削弱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造成了制造业的“空心化”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缓慢,也引起了张震宇的关注。
  
  “很多制造业企业满足于封闭式自我服务,服务化转型和开展服务外包的意识十分薄弱。”张震宇说,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社会化分工程度不高,服务业业态种类较少、服务水平偏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核心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制造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对策——金融、链条、促融合
  
  长期从事研究和工业管理的实践,让张震宇对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有深入的了解。他认为,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到强,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努力才能成功。
  
  对此,他提出,目前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问题。
  

  “一方面,落实好国家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中小制造企业税费负担,增强实体经济对社会投资和人才的吸引力。”张震宇说,另一方面,要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推动社会游资热钱回归实体经济。
  
  其次是找到创新支点。
  
  “要围绕产业链建立创新链。”张震宇说,一定要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形成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导向。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推动中小企业成为创新温床。
  
  “政府也要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比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灵活运用税收优惠、创新联盟等各类政策工具,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营造公平竞争和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以创新动力促进制造业的跃升。”张震宇说。
  
  第三个问题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张震宇认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国制造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成套服务等新业态、新平台,加快发展信息服务、软件业、融资服务、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大企业主辅分离和中小企业服务外包,推动企业由卖产品(一次收益)到卖服务(N次收益)转变,实现制造业延链增值。”
  
  最后一个问题是化解过剩产能。
  

  张震宇认为,当前,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实行分类施策,不能一棍子都打死。
  
  “建议把化解过剩产能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明确‘竞争力强弱’的衡量标准,对有一定竞争力但目前困难的产业,制定扶持政策帮扶其渡过难关。”张震宇说,对竞争力较弱的产业,积极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方式,推动向终端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对于存在过度竞争的传统制造领域,通过联合建立境外工业园区等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消化过剩产能。
责任编辑:何军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相关知识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