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技术前沿

“中国制造2025”加速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融合

来源:企业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5-03-16
在当下一触即发的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下,“中国制造2025”将引领中国制造这一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走向怎样的未来?中国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转身跟上中国智造革命的步伐?这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尤其是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总理口中的“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部长苗圩对外表示,规划已经制定,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它将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

  智能制造成为这一路线图中的最亮点。用苗圩的话说就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中国潜在的制高点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智能制造是较好的切入点和当前的主攻方向。”

  据悉,早在2013年4月,制造业强国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已抛出“工业4.0”战略规划,作为其未来工业发展的蓝图。近来,美国也提出先进制造业计划,而英国提出了工业2050战略。

  在一触即发的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下,“中国制造2025”将引领中国制造这一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走向怎样的未来?中国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转身才能跟上中国智造革命的步伐?

转型契机

  “中国制造业传统的成本优势不再,但在互联网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却并不明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拥军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大背景。”

  据他介绍,从本世纪初的第一次全球产业分工开始,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在土地、人口等方面红利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2010年开始,尽管我国制造业产出占到了全球的19.8%,但是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稀缺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的资源成本与劳动力优势不再;而东南亚国家,例如越南、泰国等地,人力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上述因素导致近几年我国很多地方的制造企业衰落。因此,目前的中国制造业急需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然而,从全球来看,中国在互联网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明显,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创新应用,已经催生出活跃的信息、通信和技术产业、繁荣的社交网络以及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并且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国的商业生态系统中,成为我国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驱动力。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以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进程。”

  据悉,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在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分布中:美国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我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我国与第一、第二方阵国家的差距主要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低、增加值率低、创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缺乏。

  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在接受采访时就称:“低端制造业,我们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现在竞争不过东南亚等国家;高端制造业,尽管发展很快,可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现在中国的工业处于中间地带,受到两头挤压。”
 

  当然,中国制造还面临其他很多问题,品牌建设就是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之一。李毅中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们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握得不够,因此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服务都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上不来品牌就形成不了。”

  应运而生的“中国制造2025”正是要解决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缩短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起到“路线图”作用。

对标德国

  从已经对外公布的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的先进制造业计划、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看,主导思想都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全面迈向智能化,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制造2025”更多借鉴学习了德国工业4.0战略。它们都是以新技术来改革提升传统行业,催生新型制造业,发展新业态,同时关注点都放在“高端设备”和“互联网”上。

  德国是一个制造业积淀深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老牌工业国家,工业化发展较高,所提出的标准也比较高。而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虽然冠绝全球,但论技术含量、人才数量、企业类型,都与之有非常大的差距。

  对此,肖拥军认为,我国制造业现在还处于产品生产制造的中间环节,即制造环节,“中国制造2025”的目的在于取回处于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销售、售后服务环节,将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这是制造业崛起的标志,也是产业融合的关键点。推进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突破口,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所需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则要实现产品智能化,用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手工、机械化方式,实现企业生产流程的改造、优化,实现产品智能化、服务智能化。

  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进一步解释,智造中国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的战略对策和行动计划,具体可分为八项战略对策,包括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等。其中,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和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升级版的“中国制造2025”,无疑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指出,实现我们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要经过三步走来。首先,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跻身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再利用十年的时间夯实基础,在世界制造强国当中提升到中等地位,之后,努力在制造强国中达到领先地位。
 

任重道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制造2025”后,作为中国制造行业的代表性人物,众多企业家对新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热切的期盼和自己的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向工业强国转型,需要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而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也认为,创新驱动是必须坚持的方向,中国制造必须走上中国智造这条道路。

  然而,中国企业千差万别。远不同于基本都处于3.0自动化阶段的德国,中国的工业化水准很难用一个词来定义。机械工业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所长石勇说:“我们国家很多产业还在1.0和2.0阶段,甚至在1.0前的还都有,一把锤子一根钉子也就干上了,千差万别。现在真正在3.0、能够向智能化迈进的中国企业可能只有10%。如果连一个机床都是手摇的,怎么可能信息化,很多基础装备的改造,都需要一步一步地走。”

  “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最大的困难在于中小企业领导认知水平不够”肖拥军指出,他们认为信息化成本较高,且投入之后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收益。而小微企业由于融资困难,很难投入信息化改造,缺少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也加大了转型的困难。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但是,当前社会重视制造业的浓厚氛围并没有真正形成,国家对制造业的扶持措施也很不到位。”人大代表、山东省商业集团董事长凌沛学认为,靠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粗放式发展,我国虽然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并非制造业强国。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整个社会过于急功近利,从政府到企业界,几乎是什么来钱快就上什么项目,如果国家扶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不足,企业没有积极性,制造业自然大而不强。

  众业界专家提醒,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任重道远。从国家层面来看,应集中整合资源,尽早出台具体措施,抓住机遇,促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制定相应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并购。从企业层面来看,应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改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改变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推行绿色制造。 

责任编辑:何军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相关知识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