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资讯 » 创新案例

互联网“碰上”装备制造:让机器飞上云端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5-02-01
移动互联网“碰上”装备制造,乍一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凭着小小的传感器和核心数据采集技术,再笨重的机器也能“飞”上云端。

147


  钱江彼岸,杭州滨江环业路51号,主楼3楼,杭州海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所在地,看上去并不那么起眼。然而,这家公司在做的一切,正悄悄地改变着中国的装备制造业。
  
  创建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是入选第九批国家“千人计划”的孙威。芬兰求学、工作六年之后,2007年,这位“70后”博士放弃国外安逸的生活,选择回国创业,投身中国的机电液控制领域。
  
  “国内的装备制造业虽然有各种问题,但生机勃勃。”留学期间的几次短暂回国,孙威看到了国内这一行业必将迎来的变革潮流,更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把国产做到最好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里有着全球最硬的石头。”而孙威正在做的事,正是与石头较劲。
  
  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浙大机械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1年到2004年,在导师推荐下,孙威前往芬兰坦佩雷工业大学,攻读液压控制与自动化博士学位。芬兰有着全世界最好的液压钻机生产链,行业内两大巨头企业的产品、技术和思路,让他对液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更为深刻,但越往高处走,身边就越是空旷:这一领域里,没有中国的公司和产品,也没有中国人的位置。
  
  “这在国际上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孙威说,上世纪90年代,国外就已经完成用液压替代气动凿岩机的技术。机械化的方式,既节省了劳力成本,效率也大大提升——一台液压工具的效率,相当于10台气动手动工具同时开工,但当时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仍旧低廉。
  
  2010年前后,这股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的风,刮到了中国沿海。在这背后,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的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重体力、职业病、恶劣的工作环境,这些岗位的薪水一升再升,却难以招募到新人——对设备的需求,将中国造就为装备制造业的大市场。
  
  然而,上百乃至上千万元的大型机械,最核心的技术却受制于人,国内的液压移动技术徘徊在低水平,使用设备的企业仍需依赖进口。孙威联系到领域内顶尖的元器件的生产厂商,从代理国外品牌起步,将北欧先进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引入国内,再与中国的主机制造商合作,生产本土化的装备。
  
  2012年起,海聚科技花了3年时间,集成各项技术,专注研发国产液压钻机,TBM钻机的产品性能全面超越海外。去年,海聚科技拿到了国内最大两家厂商的订单,占据了国内30%的市场份额,也结束了这种钻机必须进口的历史。“这是一个比你想的要细很多的行业,我们已经走到领域的尖端,今年将专攻领域内最主要的两家海外公司,把中国制造推向全球。”孙威信心满满。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30岁以前,孙威的梦想一直是当一个科学家。上小学的 时候,他在父亲指导下自制了一台直流电动机,“接通电流,看到机器转动的那一刻,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他说,自己不属于超级学霸,但特别喜欢研究机械。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考上浙大之后迎来上升期,读的是机械电子工程,但化工系的四大化学、实验物理课,只要感兴趣的课,孙威统统蹭过。
 

  硕士时期,他泡在实验室里,导师是研究盾构机和隧道工程的杨华勇——后来把中国制造的盾构推向世界,获得国家科技一等奖的科研团队领头人。芬兰导师来杭州“考察”他,他给导师讲白娘子的故事,路过施工现场,跟导师讨论机器设备、对这个行业的设想——对机械长久的兴趣和研究,彼时全部融会贯通。
  
  在芬兰,孙威研究的是机器在节能条件下的控制,“通俗点说,就是怎么样让机器又节能、又能有好的用户体验。”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现在所做的一切的确贯彻了“学以致用”的精神,“除了机械的手柄控制外,我们研发的机器还能无线遥控、实时图像反馈,对机器状态进行监测,不光销售设备,也做整体解决方案。”
  
  对国内市场的探索和经验积累,让孙威触到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脉搏:在中国市场,你的设备所能节省的人工、提高的效率,如果能让客户在半年之内收回成本,就会大热,一年之内能收回的设备也可以热卖——时间拖得越长,你就越没有继续的意义。
  
  砍掉客户不那么在意的功能,将他们关心的内容做到极致,去年,掌握关键技术的海聚科技以“简单、便宜、智能”为目标,开始做二轮开发:针对不同的需求,海聚要从高端走向低端,做适合中国的系列化钻机。
 

  更让孙威振奋的是,在他看来,云机械 是一个触不到天花板的市场。“这样的技术不光可以运用在钻机上,所有的工程类机械,包括生产线等大型生产资料,今后都可能通过这样的服务,完成状态诊断,甚至是更高级的智能功能。”从设备到服务,再到建立一个平台性的公司来整合工程机械行业,这个机械梦越做越大。
 

  现在,海聚的研发链条上已经拥有了四颗“钻”:盾构钻机、挖掘机改钻机、水锤钻机、一体化钻机,四款设备的样机都已成功研发并小规模试用,今明两年将大规模推广。绿色节能的核心技术是最大的卖点,孙威用水锤钻机举例,“这项技术从瑞典引进,钻机动力从空气改为水,能耗是气锤的三分之一,省下的油钱都能再买一台设备。”
  
机器也能移动互联

  让中国制造走向全球还不是全部。移动互联网和工程机械,乍一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凭着小小的传感器和核心数据采集技术,再笨重的机器也能“飞”上云端。
  
  “这就好比是给机器也戴上了智能手环。”孙威指了指自己的手腕,对机器运行状况的监测和诊疗,本来只是海聚科技内部积累数据、为客户提供指导服务的一种做法,现在却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通过一个手机APP就能读到机器的发动机转速、油耗、压力、位置、倾斜度、保养情况、保养时间等信息,让设备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产生了新的价值。
  
  “比如,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很关心机器的地理位置信息,”孙威解释说,在一台机器没有付完按揭全款之前,一旦有人取走了机器的GPS信号,银行或保险公司就可能面临承担机器丢失的风险。与此类似,嵌入设备内的传感器将为客户实现多种功能,基于云健康产业的理念,孙威和合作伙伴们开始打造“云机械”,给机器做“云医疗”。
  
  大型机器的经销商,都愿意为这个传感器和它背后的服务买单,理由很简单:在以前,大型机械放在深山里工作,出了点小故障可能没人在意,甚至可能根本不会被注意到,到最后,机器破损情况加剧,再去消耗昂贵的维修成本,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根据大数据的指导,实时监控、获取机器的“体检报告”和保养建议,机器的维护成本下降,使用寿命也有望延长。  

责任编辑:何军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相关知识
新产品展示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