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资讯 » 创新人物

全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信息化提升化肥企业的工业化之路 ---访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显昌

来源:《工业创新》第十四期  发布时间:2018-11-09  关键词:史丹利化肥 
人物简介:
郭显昌  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显昌,2008年7月至今,就职于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前期主要负责专用肥开发研究、微量元素整合技术开发;现任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相关工作。2013年11月,被聘为自治区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库成员,2015年荣获第二批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专利)人才称号。
人物观点:
郁江之南,贵在有港。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贵港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西江“黄金水道”的最大支流郁江穿城而过,是浔郁平原上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底蕴、却又正在冉冉升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在这片沃土之上,诞生了一大批充满生机的工业企业,为这座城市乃至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创新的血液。
  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简称“史丹利贵港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这个成立于2008年的化肥企业,扎根贵港已有十年。在这成长的十年间,该公司充分结合地区实情,通过技术攻关,研发了多个新型复合肥配比,满足了南方作物的生长需求,先后获列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试点企业、2015年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广西信息化示范企业与信息化应用企业、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纵观十年来的发展,不难看出,史丹利贵港公司有一个显著的特质,那就是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的工业化水平。本期《工业创新》走近史丹利贵港公司,与公司郭显昌副总经理聊一聊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经验。
  一、软硬件并重,加强人才培养与研发运营投入
  1.硬件设备是实现企业生产目标的物质基础
  没有物质基础,一切理念和目标都是空谈。十年间,史丹利先后投入巨资建设了年产20万吨高塔熔体造粒复混肥生产线一条、年产10万吨包膜控释肥生产线一条、年产10万吨团粒法复合肥生产线一条,形成了年产40万吨新型肥料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有高浓度复合肥、水溶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合肥料、掺混肥料等。2017年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产量达27万吨,上缴税金达1800万元,为贵港市的税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技术人才队伍展现了企业的软实力
  史丹利贵港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重视海内外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指导公司提高产品技术先进性和产品质量,为公司培养了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研发队伍,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3.管理制度明晰了企业的前进方向
  史丹利贵港公司重视技术开发与改造工作,建立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每年准备充足的科研技术投入,修订长期技术开发与改造规划与制定短期技术开发与改造计划,采取项目负责制与项目奖励制等方式,明确每个项目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和进度要求,定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从而保证技术开发与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公司行政部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行政部经理在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涉及研发、生产、销售、法律事务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协调其他部门如人力资源部、生产部、设备部、质量部等部门统筹技术创新等各项工作,形成分工清晰、责任落实、程序完善、合作协调的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制度。
  4.企业文化孕育了企业精准服务营销的理念
  郭总介绍,自2016年高文清总经理任职以来,就针对史丹利贵港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提出了核心三件事:一是保安全、提质量、促服务;二是精运营、降成本、保利润;三是抓执行、组团队、聚合力。史丹利贵港公司坚持以顾客为中心,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始终坚持“认真、快、坚守承诺”的服务理念以及“品牌是基础、渠道是关键、决胜在终端”的营销理念。通过销售部门及时收集、传递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与顾客的需求信息快速反应。公司建立了质量、环保、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系统的应急预案,并加以演练和不断完善。采购、质量、生产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管理严谨、协同一致、快速反应的管理机制。长远的战略和精准的决策,史丹利贵港公司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2017年在集团十大子公司中排名第一,得到了自治区、贵港市及港南区的充分肯定。
  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在复合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复合肥生产企业是关系公司市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以互联网为依托,集成各个模块的应用和平台建设,加快公司信息化进程,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史丹利贵港公司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工作,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引擎,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强企建设,充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信息化和产业化进程。自任职公司CIO以来,郭总成功参与、主持了公司多项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工作,成功上线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办公自动化系统(OA)、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采购共享平台系统(SRM)等,通过实施两化融合模式创新,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2011年史丹利贵港公司被认定为广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
  2015年史丹利贵港公司获列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2016年在南宁两化融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正式启动了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公司两化融合的深入实施,引领了全国复合肥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作为一名信息化专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郭总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史丹利贵港公司积极筹划极具行业特色的“史丹利互联网电商+农服平台”,努力围绕平台建设目标,实现了四大创新:
  1.技术创新
  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智能管理,将采购、生产、营销、物流、财务五大中心紧密衔接,明显提高运营效率,使生产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缩短市场响应周期,为行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经销商库存数据的整合分析,使生产基地更准确的产生产品需求计划,解决了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下游,统筹上游,实现资源优化,减少库存量。
  2.组织创新
  以史丹利农业服务公司为依托,以农业合资公司和经销商为支点,设立运营中心,相继与国家杂交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棉花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化工研究院等30余家国内高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制定区域主要作物种植管理方案,为大型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系统的农业种植服务方案。
  3.模式创新
  采用“互联网+农资+现代化农业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农业合作公司或经销商为用户,建立农业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进行全国布局,成立农业合资公司,为其提供种、肥、药、农机、收储、贸易等全产业链农业服务,建设“四大平台”,即农资一体化平台、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和物联网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从传统的肥料制造商转型为中国大农业服务商。
  4.服务创新
  公司构建集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行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优质经销商资源,通过部分规模种植大户及农场主的示范带动,吸纳更多的合作社和种田大户,由公司提供包括政策指导和金融服务、生产资料规模采购、技术指导培训等农业整体化种植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农户生产技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实现粮食加工转化、订单销售、粮食银行和期货套保全产业链的有效贯通。
  三、未来展望
  随着公司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郭总认为,史丹利贵港公司将进一步开展智能供应链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AP)、电子商务系统(EB)、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智能物流)等为核心,建设智能一体化的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通过运输管理系统与SAP集成,实现车货需求智能匹配,彻底颠覆传统交易流程,去除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变“零和博弈”为“正和博弈”。建立仓库管理系统,将仓库管理精确到库位管理,并对库存进行ABC分类,依据系统后台程序策略对仓库进行自动化管理,合理分区优化,自动判断货位,提高仓库作业运转效率,及时监控库内作业环节,降低差错率,并能够智能审单及订单自动匹配就近仓库发货。
  此外,未来三年,史丹利贵港公司将完成市场的进一步细化,加大第四元素品牌的推广,加大新型肥料的研发投入及宣传推广,从而完成复合肥销量每年20%-30%的增长率。充实一批优秀科研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尽快实现由借助外脑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公司正在积极申报自治区院士工作站等高端研发平台,期待未来能占领行业科技制高点。
 
 
责任编辑:覃晖
相关评论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