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帮助
手机版
登录
注册
搜索
地市:
行业:
返回首页
搜索结果
新产品
新技术
企业
合作
公共服务
资讯
知识(43)
世界最大功率混合动力机车及双燃料机车问世
中国南车资阳公司28日宣布,世界最大功率的3000马力油电混合动力机车和5000马力双燃料内燃机车已由该企业研制完成。其均采用世界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具备低油耗、低排放、低噪音、低运行成本等突出优势。 为推广非电气化铁路节能减排,南车资阳公司新能源机车的研制,得到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总体策划和指导。中国南车资阳公司副总工程师叶顶康介绍,3000马力油电混合动力机车,由柴油机及大容量电池组提供动力,包括低功率纯电动、中功率柴油+充电、高功率柴油+电动3种运行模式,最大特点是节省能源、降低排放。在不具备地面充电条件时,可节省燃油40%;在具备地面充电..
2015-01-29
国内首台世界级标准管道机器人诞生
在汽车产业上,机器人生产汽车已经是必然趋势。生产世界级标准的汽车配件,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国际竞争力,本月将“诞生”国内首台世界级标准管道机器人。 “中国一年生产一千多万辆汽车,早就是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其中只有10%的汽车排气管是用中国的机器加工出来的,因为我们的机器没办法一次加工出排气管上那几道弯折。”昨天,武汉思瑞法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熊震说,他要改变这一现状。本月,国内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符合欧盟标准的智能管道机器人将在汉“诞生”。去年底,武汉思瑞法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道..
2015-01-28
重型机床新里程:世界“首台套”交付使用
近日,国家自主研发重大装备与极限制造产品——武重4台超重极限机床在天津交付使用,中国重型机床发展史迎来新的里程碑。 这4台机床均是国内“首台套”,其中两台是国家重大专项。它们打破极限制造国外技术封锁,创造多个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国家重大专项28米数控立式铣车床,最大加工直径28米、加工高度13米,加工误差0.02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均为世界之最,填补国产机床加工大型核电关键零件空白。国家重大专项DL250型数控超重型卧车,承重500吨,创世界之最,为我国战略装备研制提供关键加工技术保障。 镗轴直径达..
2015-01-28
微软全息眼镜带来全新方式看世界
微软在谷歌眼镜和虚拟现实头盔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契合点,日前在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发布了全息眼镜HoloLens,可让用户置身于增强现实的迷人世界之中。 有关这款眼镜的新闻被美国科技媒体用“神奇”和“难以置信”等大加赞美的字眼描述。这款产品主打全息体验,呈现逼真的全息影像,在效果上不像虚拟现实那样强迫用户进入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而是采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物体叠加到真实世界的场景之中,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感,让用户在不脱离周边环境的情况下享受数字生活。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5日报道,它的外形看..
2015-01-27
世界最薄LED灯:3D打印“光纸”亮相
当照明光源不再以球泡灯、灯管等样貌呈现,改以纸张形式散发光芒,而且适用于各种表面,你会拿来做何用途?也许你正疑惑纸张怎么会发光,美国德州Rohinni公司运用3D打印所推出的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纸”(Lightpaper),就能让你眼睛为之一亮。这意味着3D打印技术已经跳脱人们想像,将各种不可能一一实现。 根据FastCoLabs报道,光纸是目前世上最薄的LED灯。做法是将油墨与微型LED混合印在导体层上,接着将印好的导体层夹在另外两层材料中间,并将之密封。微型二极体的尺寸只有约红血球般大小,随机散布在导体层上。当电流通过微型二极..
2015-01-26
世界上首辆3D打印汽车问世 零部件只有40个
世界上首辆3D打印汽车问世,零部件只有40个。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15日报道,世界上已经出现3D打印建筑、裙帽以及珠宝等,现在第一辆3D打印汽车也终于面世。这辆汽车只有40个零部件,建造它花费了44个小时,最低售价1.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万元)。 这辆汽车名为Strati,是美国亚利桑那州Local Motors公司通过3D打印技术在为期6天的2014年国际制造技术展览会上制造的,打印零部件和组装共花费44小时。它只有40个零部件,而传统汽车零部件超过2万个。 Strati的最高时速可达56公里,电池可支持其跑193到243公里。底盘和车身都使用巨型打..
2014-09-18
中航工业启动“航空大世界”项目
中航工业最近在北京宣布,将正式启动大型综合航空主题乐园项目“航空大世界”,这标志着全球第一个以航空为特色的大型综合航空主题乐园正式拉开建设的序幕。中航工业计划在全国布局5~6个航空大世界项目,每个航空大世界项目投资200多亿元,总投资将达1000亿~1200多亿元。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指出,中航工业推出航空大世界项目,进军文化旅游产业是响应党中央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市场活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的号召,根据中航工业自身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4-09-04
世界最大探测器明年建成,最灵敏仪器未发现暗物质
“熊猫计划”是中国开展的首个百公斤级大型暗物质实验,据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近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液氙探测技术。欧美在这项技术上正在加大投入,比如世界上处于运行状态的最大液氙探测器就是美国250公斤级的LUX探测器,它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地下矿井中,而我国实验的探测规模仅次于它。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宇宙中,人类可见可知的物质成分只占4%左右,还有27%左右是未见未知的暗物质,另外七成左右则是同样神秘的暗能量。昨天,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大型暗物质探测“熊猫计划(PandaX)”实验组,在上海交大发表了立项4年来的首批物理..
2014-09-02
中外专家携手破解世界级难题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陈青通讯员冯春)6月3日,记者从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获悉,为有效解决“三超”油气井设计及选材、稠油超稠油及二次开发井套损严重、酸性油气井管材腐蚀严重、在役老井管柱安全性等制约油田高效开发的世界级难题,这个院邀请18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汇聚陕西西安,就我国油气田面临的管柱设计与管材选用等难题,共同“会诊开方”。 近年来,我国西部超深井井深已突破8000米,管柱的结构、密封完整性与腐蚀问题十分突出;川渝地区油气井普遍高含硫化氢介质,急需解决油套管腐蚀严重、页岩气长距离水平井体积压裂下管材..
2014-06-13
世界上最灵敏的温度计问世 可测亿分之三度变化
据英国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世界上最灵敏的温度计,它能够测量3/100000000度的微妙温差变化。 这一装置叫做“纳米开氏温度计”,比之前最精确的温度计精准3倍。科学家表示,这种温度计能够测量当目标物体原子结构运动时产生的温度变化。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安德烈-卢滕(Andre Luiten)教授是项目负责人,他说:“我们认为这是室温环境下迄今最佳温度测量装置,为了突出温度计的精确性,我们检测了物体的温度,发现它总处于温度波动状态。” 如果你近距离观察,将会发现任何物质中的所有原子总处于振动之中,我们真实看到温度计上..
2014-06-10
共
5
页 总数:
95
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