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帮助
手机版
登录
注册
搜索
地市:
行业:
返回首页
搜索结果
新产品
新技术
企业
合作
公共服务
资讯
知识(216)
“中国制造2025”中的质量根基
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与物质消费产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由小变大,发展迅速。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8亿美元,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大多数出口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中、低端..
2015-07-21
全球视野下的工业4.0与中国新工业之路
工业时代4.0这条路刚刚开始,但给了我们大概的方向,未来会变成一个数据的企业、创新的企业、集成的企业、不断快速变化的企业。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颠覆,称之为工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 2012年《纽约时报》做过一篇文章,说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这三个技术结合在一起,正在彻底颠覆我们的生活。2015年中国有几个概念非常的热火,第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二就是工业4.0,第三个就是“互联网+”。 中国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的本质是指产业互联网,与早期提出的两化融..
2015-07-21
中国制造痛点是缺失工业精神与制造文明
“廉价低质”形象期待得到根本改变。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中国制造创造了“物美价廉”的传奇,但粗暴山寨、抄袭模仿使中国产品背上了“廉价低质”的名声,既影响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定位和看法,也使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信心不足。 面对多种矛盾并存、多重形态交织的现状,“中国制造”依然在全球格局中占据主动位置——这是瞭望智库研究员在沪、浙、闽等制造业大省采访了百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之后所得出的结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之路会是一片坦途。其中,不容忽..
2015-07-21
中国智造:首先是“智”,再然后才是“造”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制造行业热闹非凡,“工业4.0”掀起了一股智能制造的风潮,所有的制造企业仿佛找到了一个出口来宣泄自身积压已久的抑郁,一时间对“4.0”的各种解读和评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部分人无视于经济的下行压力和行业发展的参差不齐,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狂热中,好像只要踏上“工业4.0”之路,就一定能通向“罗马”。实际上这不符合国内的境况,要知道中国智造,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智”,再然后才是“造”。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走过了高..
2015-07-20
中国制造何时转守为攻,以品牌赢得国人,赢得世界?
从最初的电子产品、奶粉,奢侈品,到后来的食品饮料,甚至演绎到现在的马桶盖,国人对国货的不安与焦虑印象终于因一篇文章而点燃,成为“两会”的私下话题。 三重压力之下,中国大而不强的制造业能否挺住并且雄起,升级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品牌,是拷问每一个企业的现实难题。 7月1日,是中国加入WTO15周年。这一天的来临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外资将可以进入几乎所有的行业,政府对本国产业的保护角色将大大削弱。 同时,从7月1日起,中国海关的关税将逐步迅速地递减,甚至直接降为零。其实从近两年中国与韩国、新西兰乃至澳洲..
2015-07-19
中日电饭煲对比,中国制造不输日本
国产和日本电饭煲使用效果到底谁更好?记者决定做个煮饭试验。为了相对公平,记者在国内和日本选择了4000元左右的一款功能相近的电饭煲进行试验,而这个价位的日本电饭煲也最受中国游客的喜爱。记者严格按照各个品牌电饭煲对水、米比例的要求,做上了两锅米饭,并随机找到了十位烹饪经验丰富的大爷大妈,参加这次试验。在这十位大爷大妈中,五个人认为B碗里的米饭更好吃,符合自己的口味,B碗里的米饭出自国产电饭煲;三个人认为A碗里的米饭略胜一筹,也就是日本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其他两个人则认为差不多,没太大区别。
2015-07-17
中国制造商在北美市场“水土不服”的四大原因
北美的客户质量虽然高,但是想要打入这个圈子实属不易,他们对“中国制造”形成的固有观念也给中国品牌打入北美市场造成了困难。 北美客户专业程度高,太“挑剔” 北美国家客户以私营的大型设备租赁商为主,采购决策者从业经历丰富,对于设备的熟悉程度和认知水平较高。以履带吊市场为例,国内一线品牌履带吊在当地的销售价格已经接近了北美本土品牌的九成,价格优势微弱,客户仍对中国品牌有非常高的期望值。 一位熟悉北美市场的研发工程师向笔者透漏,中国的履带吊设备在工作性能上完全能与北美本土品牌相抗衡,输就输在..
2015-07-13
中国制造还需向德国工业4.0学习什么?
如今大约有5000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开办了分支机构,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几乎每天都还有新的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几乎所有德国企业都面临一个问题: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员工。 “王中宇?” “是的,我的爸爸是中国人”。 近日,德国某汽车品牌的广告上线,一位德国小伙子来到中国,他虽然长得很德国,但是有一个中文名,且声称自己的父辈是中国血统。 一则情感攻势强烈的广告,透出两国制造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合作态势。 当下,德国制造冀望通过工业4.0规划强化其领导地位..
2015-07-13
中国制造2025:“大脑”和“血液”缺一不可
上月底,李克强总理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首访欧盟总部,签署近700亿美元的70余项合作协议及合同,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超级推销”上,成绩斐然。其中,中欧产能合作,“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新工业法国”、“英国制造2050”等战略的衔接,成为新的亮点。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第一品牌,长城润滑油一直在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提供“润滑无声、保障无形”的支撑,成为伴随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荣耀见证者”。 当前,各国工业战略的核心都..
2015-07-13
打造世界品牌的“中国制造方阵”
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的外在体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更是企业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打造一批在世界上走得出、站得住、发展好的中国企业?如何树立一批在国内国外叫得响的中国品牌? 在以“中国品牌中国力量”为主题的中国品牌论坛上,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贝因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陈惠湘和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忠。 深挖文化基因 记者:如何看待我国自主品牌发展水平?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如何打造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 陈惠湘: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
2015-07-13
共
22
页 总数:
475
条
上一页
..
.
5
6
7
8
9
.
..
下一页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