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帮助
手机版
登录
注册
搜索
地市:
行业:
返回首页
搜索结果
新产品
新技术
企业
合作
公共服务
资讯
知识(37)
中国科学家在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方面获突破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如今,科学家发现,它们除了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有“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改写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有望带来相关医药化学品生物制造技术的变革。 英国《自然》杂志1月14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团队在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方面取得的突破。 据介绍,小分子硫醇是一类带有巯基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几乎所有生物体系中。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化学家还是..
2015-02-02
破解技术壁垒:创新驱动是一个突破口
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广东外贸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必须把破解新技术贸易壁垒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突破口。当前,关键技术与国际规则相结合所形成的新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广东外贸出口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广东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创新驱动新优势,确保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力争成为冲破新技术贸易壁垒围堵的排头兵。 技术性壁垒已成为最难对付的新贸易保护形式 当前,全球复苏势头疲弱,各国为尽快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彻底走出,在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的同时,不断出台各种新贸..
2015-01-27
技术获突破 太阳能产业现新商业模式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山东德州太阳能开发利用博览会上,“未来屋”这一概念成为业内人士心中最大的兴奋点。未来屋全名是“未来屋纯绿生活科普启蒙馆”,它不仅有望成为全球最炫最酷的房子,还将成为一个零碳、微排、低能耗的专注于真正节能环保生活的科普馆。 随着“未来屋”科普教育的全面普及,“未来屋”能耗和排放标准必将推动提升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并带来相关产业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新改变。 “未来屋是太阳能产业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和理念突破,极大提升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水平,这次启动全球最美的100个未..
2014-09-24
上海硅酸盐所在SiC-LED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半导体研究所通过联合攻关,在SiC-LED技术路线方面中涉及的核心技术,如SiC单晶底、外延、芯片和灯具封装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多种结构的SiC-LED,并封装成了灯具,完全打通了SiC-LED技术路线,为SiC-LED技术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半导体照明是一种基于LED的新型光源的固态照明,衬底材料是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衬底材料决定了LED外延生长技术、芯片加工技术和器件封装技术。因此,衬底材料决定了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路线,目前用于LED的衬底材料主要有蓝宝石、碳化硅(SiC)、硅以及金属衬..
2014-08-26
我国多体制导航信号模拟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高性能导航增强测试信号模拟器及标校技术”课题在多体制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多体制导航信号模拟源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城市、郊区、峡谷、海洋等多种环境下的导航场景,大大降低了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及其系统在研制、实验、生产、测试、应用等环节中的资源消耗,不仅提升了我国卫星导航装备的研发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北斗系统建设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卫星导航终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目前,多体制导航信号模拟源设备已在卫星导航工程总体、国防工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
2014-07-10
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获重大突破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生殖生物学专家Shoukhrat Mitalipov等在2013年5月率先报道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不过这些干细胞分别来源于胚胎和8月大的婴儿,人们不清楚取自老年人的细胞是否也可被成功克隆。Mitalipov人类干细胞的研究论文曾被发现错误,但结论没有异议。 最新克隆的成年干细胞论文,一篇是韩国抱川中文医科大学Young Gie Chung和Dong Ryul Lee在《细胞》报道的,他们用胚胎干细胞移植了2名健康的35岁和75岁成人体细胞核。另一篇是近日在《自然》发表的,来自纽约干细胞基金会研究院的研究。技术相同,但移植细胞核来自一位32岁Ⅰ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他们还将这种干..
2014-06-04
碳纳米管助力可穿戴技术突破瓶颈
最新消息称,在美国科技新闻网站Recode举办的第一次“Code大会”上,英特尔CEO科再奇等高管对外发布了一款可以检测身体健康状况的T恤,年内即将上市。从新版谷歌眼镜发布、苹果iWatch智能腕表和英特尔智能T恤即将上市等迹象来看,可穿戴电子产品将掀起下一个新科技浪潮。此外,为了解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电力供应问题,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制备出基于碳纳米管(CNT)的纤维状全锂离子电池,其可被灵活地编织成具有高性能的柔性能源纺织品。在可穿戴新品密集发布、电池瓶颈得到突破的背景下,A股市场碳纳米管概念以及智能穿戴概念有望再掀炒作热潮。 中..
2014-05-30
共
4
页 总数:
81
条
上一页
1
2
3
4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