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进入一个反向创新时代,任何企业要想实现未来的增长,都必须懂得如何通过反向创新来引领全球需求。
组织是通往成功的最大障碍
“创新的开端充满撩人的性感,随后就只剩下苦力活儿了。”戈文达拉扬如是说。
创意总是激动人心,但把创意变成结果的过程往往现实而骨感。他指出,“反向创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来源于科学技术的瓶颈或者预算的紧缺,而是来源于管理和架构层面。只要拥有正确的心态和工具,任何管理者都可以克服反向创新这些障碍。”
尽管本土研发的趋势已日益明显,但对大多数跨国公司来说,这仍是一个新课题。它意味着跨国公司必须学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运作—重新梳理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确保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更多研发经费,用以根据新兴市场的现实情况,进行本土开发工作。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资源和决策权大多在总部国家。然而反向创新的性质要求他们改变这一组织结构,他们需要将企业的重心--资源和权力--转移到新兴市场。进行反向创新必须具备足够的权力来确定公司的战略、组织架构以及业务方向,并拥有相应的决策权、财权和人事调配权。这一变化将对企业传统的权力分配、运营、产品开发、生产、采购、销售等一系列价值链带来巨大冲击。做出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但如果不改变,跨国企业无异于将发展中国家市场这块肥肉拱手让人。
朱利安也认为,反向创新要做出的改变,并不仅仅是企业的心态,还有组织架构。他分析道,当需求刚刚萌芽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动议常常因声音太小而无法从总部得到资金,等到市场突然爆发,再想动作已经为时太晚。这对于很多围绕全球产品分部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不得不说,反向创新的风险比传统模式高得多。“当企业家无法准确判断市场,需要冒极大风险时,引入内部创业制度或许是不二的选择。”任荣伟建议道。

他认为,反向创新考验着企业家的前瞻视野和坚定魄力,企业领导者要想成功实现反向创新,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1. 逐步培育世界级眼光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力;
2. 围绕创新目标,训练卓越的组织整合能力和资源调度能力;
3. 建设学习型组织,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4. 打造优秀组织文化,培养强大的组织执行力。
“中国创造”迎来机遇
反向创新是一种多边市场的激励行动,是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反向创新促进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演进,他们利用其全球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将市场利益最大化。过去,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往往是利用本地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使其成为制造中心或成本中心。
而反向创新则带来了战略布局上的深刻变化,它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变成了利润中心。反向创新的新思路,体现了全球性公司旨在利用当地增长模式,将商业重心放在未来潜力市场上。因此,单纯从经济角度讲,反向创新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切实意义。
企业应该毫不犹豫地迎接新的产业机会,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任荣伟强调,在中国制造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应借助反向创新的机遇,建立一个完整的核心竞争力目标体系,逐步开展和实施反向创新计划,并将其纳入到核心竞争力培养体系中,不断获取新的创新成果,以更好地整合和配置自己的资源,打造并强化具有世界级意义的真正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然而,朱利安并不认为反向创新真的会是“下一阶段的全球化框架”,他觉得“反向创新”说不定会变成一个昙花一现的管理名词。“反向创新的企业将不得不克服很多障碍,真正的挑战就是如何系统地、持续不断地反向创新,而不是仅仅只有一次或者偶尔的创新,否则,它将仅仅只是一次迷人的智力练习,而没有实际价值。”
爱迪生说过:“因为机会常常穿着工作服,看起来同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大部分人往往会和它擦肩而过。”当跨国公司们重新配置其全球资源,改变其产业链布局、投资策略,调整其运营、并购目标等战略规划,以实现本地产品创新与低成本生产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亦不甘落后,他们或与跨国巨头寻求合作,或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牢牢抓住“反向创新”带来的市场机遇,正在飞速提升和追赶超越。
于是,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拉开了序幕。
第1页:顺应反向创新之潮(1)
第2页:顺应反向创新之潮(2)
责任编辑:阮海琼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