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技术前沿

回溯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陈劲 黄衡  发布时间:2013-12-06
进入新经济时代,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地保持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别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跨国企业单纯依靠欧美等发达国家所提供的市场已无法满足其增长的需要,为了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越来 越多的跨国企业正在对发展中国家采用回溯创新( reverse innovation),以获得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市场.首先对回溯创新的内涵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与分析,然后通过案例详细阐述了回溯创新的过程,最后就我国企业如何面对回溯创新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0 引言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其中,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一方面是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要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支撑,而另一方面却是本国经济持续地低速增长,其所提供的市场需求是极其有限的。企业要想获得持续高速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进入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回溯创新( reverse mnovation)应运而生。现如今,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对回溯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围绕这一论题,在众多领域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如微软基于原本为印度和南非市场开发的低成本云计算平台,创造出“哑巴”手机的新应用,可以让全球的非智能手机用户访问Twitter等网站。塔塔汽车公司正计划出售一种塔塔NANO在西方市场的升级版本。然而整体上看,对回溯创新的研究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尤其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因此,对回溯创新的内涵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回溯创新出现的背景

    在回溯创新出现以前,由于公司增长的需求驱动,跨国企业的对外扩张可以分为3个阶段:市场全球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资源全球化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和全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不同阶段跨国企业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

    阶段一:市场全球化阶段。在市场全球化以前,绝大多数的跨国企业都能通过在本国市场出售产品来实现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因此这些企业缺少开拓海外市场的动力。比如,美国的企业可以先在密尔沃基市生产产品,然后拿到芝加哥的市场出售,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在本国境内实现的。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商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在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市场遭到破坏,不少地区的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来恢复经济。美国企业抓住这个机遇,向全球输出产品和服务,将原来分割的市场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施乐公司最初为美国消费者而研发的复印机,后来也通过其子公司向亚洲和欧洲的消费者出售。

    阶段二:资源全球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许多跨国企业将其部分业务转移到海外,包括制造和后台办公流程,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最低的位置;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原材料,降低产品成品,获得成本优势;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中心,针对母公司所在国的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研发。资源全球化的出现主要受两种力量的驱动一思想革命和技术革命。所谓的思想革命,就是指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摒弃了以前封闭市场的观点,转而接受自由市场的观念并开始允许本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所谓技术革命就是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分散的资源连接起来,实现无距离协作。例如,微软在美国、印度和中国都设有研发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资源技术共享。

    阶段三;全球化阶段。资源全球化使得跨国企业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然而,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跨国公司在进入一个新市场后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其产品竞争力比不过本地企业。这时,跨国企业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在本国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市场的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以获得预期的市场份额。在这个阶段,产品创新依然发生在美国本土,然后再针对全球各市场的特点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调整。例如麦当劳到达印度后,改变了它提供给印度消费者的菜单,个性化地加入了羊肉汉堡,但仍然保持其全球菜单的核心部分。

    在上述3个阶段,跨国企业的目标客户主要集中在本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虽然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需求与本国需求还是大体一致,因此传统的全球化商业模式仍能使企业获得极大的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出现了大量的新兴市场,这些市场对全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实现持续的增长,跨国企业不仅需要包括像欧美国和日本这样需求大体一致的市场,而且还要包括像中国和印度这样需求不一致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单单依靠同一种产品或者只是在原有产品上做小部分的修改不可能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的市场需求,而回溯创新恰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回溯创新越来越受到跨国企业青睐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蔡虹
相关评论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