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资讯 » 广西创新动态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突围之路急不得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芦丽琴  发布时间:2014-09-12
  在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的数字面前,中国品牌乘用车的整体困境不言而喻,叫衰的声音也时时冒出。
  然而在最近的几次采访中,笔者发现,身处其中的中国品牌汽车人并非想象中那么悲观;相反,他们多数去了汽车市场井喷期时的浮躁心理,能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理性而谨慎地看待中国品牌乘用车如今的处境。 
  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黄华琼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这几年都在结构调整中自我变革,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 
  “从现状来看,各个中国品牌企业现在产品的质量、水平都已经不低了,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在缩小。一些新的营销手段也被引入,包括车展展台的设计也有不少出彩之处。”但黄华琼也清楚,要真正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 
  一件小事就可说明问题。成都车展期间,笔者在微信圈发了几款国产新车图,引来好几个朋友询问。在详细回答了他们有关技术、安全、智能配置、价格以及生产厂商的问题后,笔者有些郁闷——朋友们的态度最后趋于一致:不太放心、不太敢买,又开始问同等级别的丰田、大众、标致的车型。
  事实上,在消费者对国产车存疑之时,还有两个现象同时发生,一方面,合资品牌已经把价格之手伸到6万元左右的细分市场中,更有东风日产以合资自主启辰品牌的名义,走向3万~4万元车型的竞争中;另一方面,A00级市场不断萎缩,消费者首次购车的汽车价格门槛从2万~3万元上升到5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就像长安汽车副总裁朱华荣所说,中国品牌汽车车型品种很多,但单一品种、单一车型的销量较低,形不成“规模经济”,从而造成研发、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与单车销量动辄七八十万辆、甚至上百万辆的外国品牌的竞争中,丝毫不占优势。
  要从哪里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方向很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近日就提到几点,包括中国品牌企业之间深度分工合作、限制国有企业间过度竞争、适当向民营企业放开准入、深化国企改革,以及政府集中支持汽车产业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究等。这些都不失为中国品牌乘用车脱困的路径,但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产品上,要做出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信赖的产品。
  这一点,中国品牌企业已经意识到——他们正渐渐褪去“浮躁”,均意识到,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以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完善的服务来应对目前自主品牌所面临的难关。
  就像奇瑞汽车提出的“依技术而变,因客户而“涅槃”、东风风神坚持品质造车、长安汽车重视打造经典产品一样,中国品牌要在想与外国品牌正面抗衡,就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坚持正面研发,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变以往的“低质低价”为“高质高价”,尤其要抓住外国品牌尚未进入的区域,如10万左右
的SUV细分市场,以高性价比的产品打动用户,形成好的客户口碑,逐步转变人们对自主品牌不信任的印象。 
  当然,这一过程可能十分漫长。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李春荣说,要把品质做起来至少要10年,他预言,8~10年后,一定能看到中国的汽车和国外的汽车一较高下。
  与产品品质一体两面的是,用户体验。这四个字,对外国品牌来说已是成熟的存在,但对中国品牌来说才刚刚开始。中国品牌在未来也要学会围绕打造、提升良好的客户体验来再造营销体系,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
  越是困难时,越要沉住气。中国品牌乘用车突围之路,不着急。
责任编辑:朱振杰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相关知识
新产品展示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