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到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从各国政要、专家学者,到平民百姓、莘莘学子,都在高频率地使用着一个词汇--“创新”。人们从科学技术日益迅猛的发展进步中,从世界各国日益激烈的国力竞争中,从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发挥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和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和可贵。有识之士已经响亮地提出“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核心因素是创新思维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头脑中的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思维的创新就没有行动的创新。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在谈到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时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会凭空而生,从天而降,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人类历史上多如繁星、成效卓著的创新事例中,从人们长时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富有指导、启发意义的原理原则和具体做法,供人们学习、借鉴和应用。人们的实践也证明,有目的地学一点创新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创新思维的方法,以供大家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借鉴。
一 “掉转思维方向”——逆向思维法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吸尘器已问世整整一百年了。为了有效地清除令人讨厌的灰尘,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除尘设备的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吹“的方法,即采用机器把灰尘吹跑。1901年,在英国伦敦火车站举行了一次公开表演。当“吹尘器”在火车车厢里启动时,灰尘到处飞扬,使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当时在参观者当中有一个叫郝伯·布斯的技师,他心想:吹尘不行,那么反过来吸尘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回家后他用手帕蒙住口鼻,趴在地上用嘴猛烈吸气,结果地上的灰尘都被吸到手帕上来了。试验证明,吸尘的方法比起吹尘来要高明得多。于是利用真空负压原理制成的电动吸尘器就在这一年诞生了。布思在发明吸尘器的过程中就是应用了颠倒思维方向法。颠倒思维方向法是发散性思维方法中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富于变通性和灵活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探索者的思维能够机动灵活地转移到各种不同的方向,而颠倒思维方向法就是把思维改变到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逆向思维法。司马光砸缸,这是同学们从小就都知道的著名故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津津乐道,无不称赞小小司马光表现出来的非凡智慧。其实,司马光砸缸的行为就是颠倒思维方向的结果。因为,无论大人或小孩,一般遇到如何从水缸里救人这样的事,都是从“如何使人离开水”这个方向想,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从水里救人,自然要设法使人离开水,这是一般正常的思维方向。司马光当时肯定也这样想过,但他所处的具体情况让他很快地意识到,在那千均一发的关键时刻,这样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这群个头矮小的小孩子们,无论如何不可能把落水的伙伴从又高又深的大水缸中拉出来,旁边又没有成年人来帮助。怎么办?司马光这时所表现出来的极其罕见、令人惊异的聪明在于,他急中生智瞬息间掉转了思考的方向,想到了“如何使水离开人”。“人离开水”与“水离开人”,殊途同归,效果一样。当司马光头脑中有了“设法让水离开人”这样的与正常思维方向相颠倒的思维方向以后,到用石头砸水缸的具体做法也就不难了。再以天然动物园的创意为例。普通动物园为了游客的安全,都把猛兽关在兽笼里面,让游客隔着铁栏参观,但是这样人们就无法看到野兽在自然条件下生活的情况。怎样才能做到既保证游客的安全,又能让他们看到动物生活的自然状态呢?有些动物园的设计者提出了新颖构想,那就是把动物从兽房里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而把游人关到活动的房子——密封的汽车(或空中的吊车)里游览,使参观者和被参观者的处境来一个对换。这种运用颠倒思维方向法的天然动物园出现后,给游客以置身于天然自然的新鲜感受,从而受到普遍的欢迎。颠倒思维方向法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显著的创新作用。特别是如果你思考的是比较复杂的创新性问题,按正常的思路又使你的思考陷入了困境,这时不妨运用把思维方向颠倒过来想一想,也许会使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最终取得某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核心因素是创新思维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头脑中的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思维的创新就没有行动的创新。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在谈到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时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会凭空而生,从天而降,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人类历史上多如繁星、成效卓著的创新事例中,从人们长时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富有指导、启发意义的原理原则和具体做法,供人们学习、借鉴和应用。人们的实践也证明,有目的地学一点创新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创新思维的方法,以供大家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借鉴。
一 “掉转思维方向”——逆向思维法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吸尘器已问世整整一百年了。为了有效地清除令人讨厌的灰尘,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除尘设备的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吹“的方法,即采用机器把灰尘吹跑。1901年,在英国伦敦火车站举行了一次公开表演。当“吹尘器”在火车车厢里启动时,灰尘到处飞扬,使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当时在参观者当中有一个叫郝伯·布斯的技师,他心想:吹尘不行,那么反过来吸尘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回家后他用手帕蒙住口鼻,趴在地上用嘴猛烈吸气,结果地上的灰尘都被吸到手帕上来了。试验证明,吸尘的方法比起吹尘来要高明得多。于是利用真空负压原理制成的电动吸尘器就在这一年诞生了。布思在发明吸尘器的过程中就是应用了颠倒思维方向法。颠倒思维方向法是发散性思维方法中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富于变通性和灵活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探索者的思维能够机动灵活地转移到各种不同的方向,而颠倒思维方向法就是把思维改变到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逆向思维法。司马光砸缸,这是同学们从小就都知道的著名故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津津乐道,无不称赞小小司马光表现出来的非凡智慧。其实,司马光砸缸的行为就是颠倒思维方向的结果。因为,无论大人或小孩,一般遇到如何从水缸里救人这样的事,都是从“如何使人离开水”这个方向想,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从水里救人,自然要设法使人离开水,这是一般正常的思维方向。司马光当时肯定也这样想过,但他所处的具体情况让他很快地意识到,在那千均一发的关键时刻,这样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这群个头矮小的小孩子们,无论如何不可能把落水的伙伴从又高又深的大水缸中拉出来,旁边又没有成年人来帮助。怎么办?司马光这时所表现出来的极其罕见、令人惊异的聪明在于,他急中生智瞬息间掉转了思考的方向,想到了“如何使水离开人”。“人离开水”与“水离开人”,殊途同归,效果一样。当司马光头脑中有了“设法让水离开人”这样的与正常思维方向相颠倒的思维方向以后,到用石头砸水缸的具体做法也就不难了。再以天然动物园的创意为例。普通动物园为了游客的安全,都把猛兽关在兽笼里面,让游客隔着铁栏参观,但是这样人们就无法看到野兽在自然条件下生活的情况。怎样才能做到既保证游客的安全,又能让他们看到动物生活的自然状态呢?有些动物园的设计者提出了新颖构想,那就是把动物从兽房里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而把游人关到活动的房子——密封的汽车(或空中的吊车)里游览,使参观者和被参观者的处境来一个对换。这种运用颠倒思维方向法的天然动物园出现后,给游客以置身于天然自然的新鲜感受,从而受到普遍的欢迎。颠倒思维方向法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显著的创新作用。特别是如果你思考的是比较复杂的创新性问题,按正常的思路又使你的思考陷入了困境,这时不妨运用把思维方向颠倒过来想一想,也许会使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最终取得某种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