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创新管理

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方法研究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张东生 徐曼 袁媛  发布时间:2013-08-26
目前有关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成果还不能为企业提供一套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方法。TRIZ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应用于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尽管技术对象系统与管理对象系统之间存在差别。成功应用TRIZ于管理创新方法中,关键是要结合管理对象系统的特征对TRIZ方法进行创新。本文论述了TRIZ应用于管理创新的可能性,并提出管理创新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管理创新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无需多言,也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国内研究管理创新方面的成果很多。但已有成果大多集中在管理创新的概念、意义、内容、发展趋势和思维特征等方面,而对于如何遵循这种思维特征、顺应这种趋势去实现创新,尚未提出过系统的思路与方法。

    如李必强先生提出了管理创新的七个方面的内容:管理思想的创新;管理理论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路超等先生提出:管理创新至少包括下列五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个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王家斌等先生提出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十大层面:管理观念的创新——企业的灵魂和基础;企业组织的创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传统等级制管理向人本网络化管理转变;管理技术创新--“硬”管理与“软”管理的有机结合;管理文化创新——企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管理方式的创新——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延伸;管理视角的创新——封闭的眼界到开放视野的转化;管理维度的创新--“单维”发展到“三维”空间(从管理技术到组织文化和人);管理沟通的创新--人与人的交流到全方位互动;管理战略的创新--从追逐短期收益到寻求长期优势。张成考先生则指出了21世纪企业管理创新十大趋势:经营战略全球化;竞争理念双赢化;企业组织学习化;管理行为人性化;经营决策知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风险管理超常化(超前管理风险);顾客服务个性化;生产模式柔性化;管理文化兼容化。梁镇教授在其所著的《企业管理创新》一书提出了“四全管理创新”的观点(全员性管理创新;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效益)和企业基础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王续琨等先生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管理创新的思维特征:创新思维的问题警觉性;思域开阔性;成果独特性;随机递进性。同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管理创新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方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联想、比较、综合等形式寻求各种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方法;侧向思维方法(借鉴其他领域的事物或知识)。卞华等先生也从四个方面提出丁管理创新思维的特性:否定性(从反面或对立面来思考管理,把管理中落后的、过时的、没有价值的东西排除);独立性;自变性;超越性。

    包括上述文章在内的许多成果只给出了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一般方向和思维特征,但没有给出作为一个决策主体(比如一个企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种管理状态)究竟需要哪方面创新?要创新可以利用哪些理论、方法和手段?对应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解、或者至少是解的思路?创新活动实施后会达到什么状态?特别是,对于一些非管理专家,能否有一种工具(像机械设计手册那样)启发和指导他们创新?已有的研究成果尚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专家已经提到“仅有管理创新的动因是不够的,还要采用科学的、先进的创新模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创新”。李必强先生给出了集成管理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实施管理创新的一种模式和方法。该成果指出了:现代生产、技术、管理同时朝着分工与综台两个方向发展,而集成正是把分工与综合融汇在一起的纽带,是克服片面强调分工而造成消极后果的有效方法。但如何集成,没有提供更具体的方案。李先生提出构造先进的创新模式和方法的重要性,并给出集成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路,但还不能构成一套方法。

    本文是要借鉴一种国际上流行的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TRIZ在理论与方法,提出一套应用于管理创新的思路,以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整套提高管理创新效率和效能的理论与工具,将企业的创新建立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之上,使关于管理创新的研究不是只停留在概念、理念、思维方式和前景展望上。

责任编辑:蔡虹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相关知识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