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产品选用不处理胶辊或微处理胶辊,表面处理方法得当是一条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但要做好这一点,胶辊的选型与涂料的选型及涂料方法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T/C产品选用不处理或微处理胶辊,一定要选用渗透性涂料,用板涂更有利于涂料的渗透。渗透性涂料的配比很关键,涂第一遍时更应突出渗透,涂料的比例稀一些为宜,涂第二遍也是以渗透为主,可兼顾适当的结膜,涂料的比例比第一遍适当浓一些,有利于周期的稳定。要保证渗透充分,必须进烘箱,在45℃左右的温度进行涂料处理。T/C产品的混纺比对胶辊的选型和涂料的选配及处理也有较大的影响,涤纶比例高,胶辊适当选硬一点,涂料比例适当掌握浓一点;棉比例高,胶辊适当选软一点,涂料比例适当掌握淡一点;当棉比例达到85%以上时,完全可以使用不处理胶辊,表面不做任何处理,可达到较为理想的纺纱效果。
纯涤纶产品的胶辊硬度必须在78度以上,涂料选择覆盖性抗绕涂料为宜,这样能保证其抗绕性及使用周期。如果选择的胶辊耐磨性好,亦可使用渗透性涂料,比例要偏浓掌握,成纱质量较好,但平时生产控制相对较难一些。
对于涂料的选配和使用,软胶辊必须配渗透性涂料,软胶辊若配覆盖性涂料达不到改善质量的效果,同时会引起早期涂料脱落,使用周期大幅度缩短;硬胶辊最好选用覆盖性涂料;不处理胶辊和微处理胶辊纺T/C产品一定要选用渗透性涂料;纱号细质量要求高的品种涂料配比要淡一些,纱号粗质量要求一般的品种涂料配比可浓一些。夏天及温湿度变化大的季节,涂料配比要淡一些,有利于提高胶辊的吸放湿性能;对胶辊进行涂料处理时,一般采用二次涂料,第一遍涂料时配比淡一些,以利于充分渗透,第二遍涂料时配比适当浓一些,以提高抗绕性、耐磨性。但表面结膜一定要薄而匀,呈亚光感,不能有光亮感出现。否则表面摩擦因数过小将造成出硬头及管间CVb过高等严重影响质量的问题出现。
细纱胶辊的使用管理
在生产同一品种时,应该选择同一型号的胶辊,同样的涂料,同样的比例,采取同样的表面处理方法,这是改善质量和生活、降低条干CVb的基础条件。胶辊制做上车时,必须经过乌斯特条干检验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胶辊的使用周期,纺纯棉纱以6个月为宜,纺T/C高支纱以4~6个月为宜,纺T/C中低支纱以3~4个月为宜;纺纯涤纶纱以胶辊不缠绕为标准,最长不可超过4个月。使用中应防止出现钩刀钩伤皮辊的现象,对缠绕严重的胶辊,挡车工将缠花剥清后必须经鉴定后方可上车使用。
在生产管理上,应该建立专件人员承包细纱机台责任区,专件人员每天上车摸一次胶辊,及时剔除损伤、中凹、变形、缠绕的胶辊,并通过每天的监控及时提供机上胶辊的运行状况。
T/C混纺采用不处理胶辊用涂料微处理后,运行一个月左右,可能会出现胶辊发热带花缠绕及吸附集合器现象,此时可提前预计将胶辊下车清洗干净后,采用1:12~18涂料比例复涂一遍,此时对成纱质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延长使用周期,但复涂最多不能超过两次。
不处理胶辊纺T/C产品时,必须采用涂料处理,但涂料的比例与涂料的方法及后期的管理尤为重要。不处理胶辊采用涂料处理,涂料的比例一定不能浓。笔者在试验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比例必须在1:8~15之间,若比例高于1:15,周期难保,若比例低于1:6,成纱质量恶化,发挥不了不处理胶辊对纤维的有效握持作用,当比例达到1:3时,不处理胶辊的特性被完全破坏,其成纱质量反而不如一般胶辊。在使用过程中,可在中途用1:12~15的涂料复涂一遍,能明显延长使用周期,且对成纱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复涂最多不能超过二次,否则,质量明显恶化。
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的核心是保证胶辊表面具有合适的表面摩擦因数,使胶辊即具有对纤维合适的欠引力与控制力,又同时生活顺畅,不缠不绕,使用周期达标。这一点需要各厂根据自身情况仔细摸索来掌握。
纯涤纶产品的胶辊硬度必须在78度以上,涂料选择覆盖性抗绕涂料为宜,这样能保证其抗绕性及使用周期。如果选择的胶辊耐磨性好,亦可使用渗透性涂料,比例要偏浓掌握,成纱质量较好,但平时生产控制相对较难一些。
对于涂料的选配和使用,软胶辊必须配渗透性涂料,软胶辊若配覆盖性涂料达不到改善质量的效果,同时会引起早期涂料脱落,使用周期大幅度缩短;硬胶辊最好选用覆盖性涂料;不处理胶辊和微处理胶辊纺T/C产品一定要选用渗透性涂料;纱号细质量要求高的品种涂料配比要淡一些,纱号粗质量要求一般的品种涂料配比可浓一些。夏天及温湿度变化大的季节,涂料配比要淡一些,有利于提高胶辊的吸放湿性能;对胶辊进行涂料处理时,一般采用二次涂料,第一遍涂料时配比淡一些,以利于充分渗透,第二遍涂料时配比适当浓一些,以提高抗绕性、耐磨性。但表面结膜一定要薄而匀,呈亚光感,不能有光亮感出现。否则表面摩擦因数过小将造成出硬头及管间CVb过高等严重影响质量的问题出现。
细纱胶辊的使用管理
在生产同一品种时,应该选择同一型号的胶辊,同样的涂料,同样的比例,采取同样的表面处理方法,这是改善质量和生活、降低条干CVb的基础条件。胶辊制做上车时,必须经过乌斯特条干检验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胶辊的使用周期,纺纯棉纱以6个月为宜,纺T/C高支纱以4~6个月为宜,纺T/C中低支纱以3~4个月为宜;纺纯涤纶纱以胶辊不缠绕为标准,最长不可超过4个月。使用中应防止出现钩刀钩伤皮辊的现象,对缠绕严重的胶辊,挡车工将缠花剥清后必须经鉴定后方可上车使用。
在生产管理上,应该建立专件人员承包细纱机台责任区,专件人员每天上车摸一次胶辊,及时剔除损伤、中凹、变形、缠绕的胶辊,并通过每天的监控及时提供机上胶辊的运行状况。
T/C混纺采用不处理胶辊用涂料微处理后,运行一个月左右,可能会出现胶辊发热带花缠绕及吸附集合器现象,此时可提前预计将胶辊下车清洗干净后,采用1:12~18涂料比例复涂一遍,此时对成纱质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延长使用周期,但复涂最多不能超过两次。
不处理胶辊纺T/C产品时,必须采用涂料处理,但涂料的比例与涂料的方法及后期的管理尤为重要。不处理胶辊采用涂料处理,涂料的比例一定不能浓。笔者在试验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比例必须在1:8~15之间,若比例高于1:15,周期难保,若比例低于1:6,成纱质量恶化,发挥不了不处理胶辊对纤维的有效握持作用,当比例达到1:3时,不处理胶辊的特性被完全破坏,其成纱质量反而不如一般胶辊。在使用过程中,可在中途用1:12~15的涂料复涂一遍,能明显延长使用周期,且对成纱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复涂最多不能超过二次,否则,质量明显恶化。
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的核心是保证胶辊表面具有合适的表面摩擦因数,使胶辊即具有对纤维合适的欠引力与控制力,又同时生活顺畅,不缠不绕,使用周期达标。这一点需要各厂根据自身情况仔细摸索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