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技术前沿

棉纺织新原料组合新技术触发创新效应

来源:棉纺织技术中心     发布时间:2014-05-17

    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具有棉花的综合优点,在性能上基本上接近于棉花,在细度方面比棉花更加细,在未来5~10年对棉花原料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再生纤维目前主要分为四个类型,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比重较大,纤维素是自然界最大量的生物质资源。第二类是再生蛋白质纤维,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大豆蛋白纤维,下一步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蛋白质模仿蚕丝的方式,会在未来再生蛋白纤维的发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第三大类是再生多糖类纤维,第四类是其他再生纤维,比如海藻纤维具有很好的功能性,而且生物降解性也很好。
    再生纤维素纤维主要在两个方向发展推进,一是广泛开拓原料来源,以前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料主要依靠棉短绒、树木等,现在我国利用竹子的特殊资源开发出竹浆纤维。通过系统攻关,竹浆纤维在产品、原料、市场开发方面已经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第二是采用新型加工技术。现在有关方面在积极探索秸秆废弃物的加工关键技术,争取提升在产品应用上的开发水平。
程隆棣表示,尽管目前形势比较复杂,但是中国的棉纺织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依然十分巨大,行业也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他建议广大纺织行业同行继续开发一些新技术和新原料,不断创新理念,加大对新技术新原料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新型纺纱各具特色
    要实现纱线产品的多元化和高档化,就要将新原料的应用与纺纱方法、纱线结构创新结合,根据纱线产品的特点要求,将赛络纺、长丝赛络纺、紧密纺纱、低嵌入式纺纱等技术进行组合。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嵌入式纺纱、多组分纤维复合混纺、新结构纱线加工等技术的研发,重点推广紧密纺、低扭矩环锭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是棉纺织行业发展的重点。
    对于多组分纤维复合混纺技术和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俞建勇指出这是研究运用多种原料纺纱的技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棉纺织企业有着不同的战略定位,有的开发低成本产品,有的开发高品质产品,有的开发差别化产品,有的开发花色品种。实施多种纤维混纺,涉及到对不同纤维特性和配比的优化,涉及到复合纺纱的新工艺新技术,涉及到与之配套的装备和器材,以及批量生产中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问题。
    实际上从“十五”开始,棉纺织行业就大力提倡引入化纤混纺,实施差别化战略。“十二五”期间继续攻关推广,内涵又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超仿真概念、生物质纤维、高性能纤维应用等方面。目前约有30家纺纱企业有较强研发能力,生产新纤维产品有一定的规模,他们的新纤维纱线附加值平均高于常规品种2倍左右。
    在新结构纱线加工应用技术方面,俞建勇认为环锭纺纱在最近二三十年间又有了新的发展。赛络纺使得纱线外表和内在性能发生很大变化,沿着这个思路发展,出现了赛络菲尔纺,解决了长短丝复合问题,还可以实现包芯。再进一步又出现了嵌入式纺纱,目前正在应用推广中。如今又推出了低扭矩纱,低扭矩纺纱技术就是在纺纱端加入假捻装置,这样不容易产生断头。低扭矩纱在纱体结构上属于重大发展。目前上述新型纱线约有200万吨产量,产品附加值高。到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有约400万吨、700万吨的新结构纱线。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责任编辑:刘嘉宁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