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创新管理

企业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谢钰敏 魏晓平  发布时间:2013-10-24
创新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对全球化竞争压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母子知识转移的视角将其外向型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区分为全球整合型、当地回应型、全球学习型和协同共生型4种,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提出了与中国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状况相适应的创新国际化发展思路。

2 企业创新国际化的基本解释

    企业创新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行为将创新活动从本土扩展到海外,以创新资源获取和配置的国际化、创新组织网络的国际化以及创新服务范围的国际化为特征的创新范式。其中以技术创新的国际化为核心,带动企业创新系统中的其它创新要素如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的协同演进,最终实现企业研发、生产和营销的全球化协调发展。因此,企业创新国际化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即依托全球创新资源,以自主创新能力创造的全球化支持企业竞争的全球化,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竞争优势。

    从创新主体的实际发展情况看,创新国际化是与跨国公司的日益发展和成熟相伴而生、共同演进的,跨国公司是创新国际化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者。通过跨国投资与经营,企业不断获取东道国当地市场的新知识和国际化成长知识,并将其在整个公司网络内进行转移和转化、整合和创造,从而获得知识的持续积累和创造,以创新的国际化推动公司的全球化进程。因此创新国际化的实质就是企业跨越国界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多元的变化的环境的创新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有效管理将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

    从国际化的方向来看,企业创新国际化包含以引进外资为主的内向型国际化和以对外投资为主的外向型国际化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的引入使得国内企业在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中,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模仿和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也逐渐了解熟悉了国际市场变化及其运行规则;但仅仅通过引进外资不仅无法获取我们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而且技术易地后其信息含量和价值都将大打折扣,加之目前国内创新环境还不完全具备前沿创新的条件,因此,企业创新的外向国际化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基于母子知识转移的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分析

    创新活动与知识的获取和累积、转移和创造密不可分。创新国际化的本质是跨国界的知识创造与扩散。跨国公司拥有的知识同时分布在母公司、子公司及其关系网络中,母子关系的形成是以双方的知识投入为基础的,并随着母子间知识转移状况的不同而相应调整,母子公司创新能力的演化也因此表现为母子多主体知识螺旋的交织运动。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进程是随着母子公司创新能力的交互演进而相应展开的,要求公司充分利用海外市场的各类创新资源及要素,通过国际化行为进行知识的创造和转移,形成新的知识流量,增加知识存量,优化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知识创新与国际化行为间的良性循环,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拓展。

    根据跨国公司知识存量及其结构状况、母子公司角色定位的差异化以及创新过程的多样化,我们可将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如图1所示。  ,

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示意图

图1 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示意图

    3.1 全球整合型创新国际化

    这一模式主要反映了母公司主导下的创新国际化发展过程。这时跨国公司实行基于母公司的创新战略,母公司具有先进而丰富的技术知识,创新资源的投入和配置以母公司为主,有关创新的关键能力及其核心知识均保留在母公司内部,它既是创新的中心又是创新的来源,这样既利于保护公司核心竞争力,也便于在研发方面获得专业和规模的经济性。公司内的知识流动是母一子的中心发散型,通过垂直的科层指挥系统向子公司单向转移,而且转移的大多是显性知识,以产品或知识资产形式如专利,或者嵌入在生产要素如机器设备中。公司创新活动服务的范围跨越了国界,由母国延伸至东道国。海外子公司创新活动主要发挥支持性职能,以移植模仿为主。子公司接受母体的技术知识越多,其享有的自主权就越少;当内部必要足够的技术流入就能使子公司发挥其主要功能、满足市场竞争需要时,子公司创新能力的演化将依附于母公司,服从母体战略和决策的需要。

    因此,全球整合型创新国际化具体表现为母公司是技术开发与服务的领导者以及决策的中心,其创新成果向各个子公司转移、子公司学习模仿进行国际化生产的过程,公司整体则通过国际化的组织、管理及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支持母公司技术创新的全球扩散,以实现有效的全球整合建立价格优势和全球规模。公司组织架构趋向子集权,并以典型的业务管理为主导,来推动国际生产的合理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全球低成本分包。这类创新国际化模式主要在有相对标准顾客需求的产业中运营,以此实现全球规模经济;但也会承担较大的市场不敏感的创新风险。

责任编辑:蔡虹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相关知识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