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知识 » 创新管理

企业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谢钰敏 魏晓平  发布时间:2013-10-24
创新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对全球化竞争压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母子知识转移的视角将其外向型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区分为全球整合型、当地回应型、全球学习型和协同共生型4种,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提出了与中国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状况相适应的创新国际化发展思路。

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的比较

    (2)不同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动态链接可生动刻画跨国公司基于创新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和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为了转移和复制母公司原有的创新优势而设立海外子公司,进行国际化扩张,通过全球整合建立价格优势和全球规模效率;当面临世界不同地区市场的差异性时,跨国公司开始进行以当地回应为特征的海外创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基于协调全球效率和地方回应间相互矛盾的战略需求,跨国公司强化了全球范围的知识转移和扩散,开始利用世界各地的不同创新资源优势,进行全球学习;最终通过功能整合,加强各模块和各单位间的沟通协作,重构创新流程,依托全球价值网络,努力培育分散的、专门的、相互依赖的资产,发展多纬度战略能力和灵活组织能力,开发多样的创新过程,以创新能力创造的全球化有力地支撑了跨国公司竞争的全球化。当然创新国际化的实践是丰富而多样的,实际发展中公司既可以依阶段渐进而行,也不排除加速和跳跃、实现多路径发展的可能,应视公司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特点以及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关系网络而定。当公司在国际化前期阶段的特定市场知识和一般国际化知识的积累深厚时,其国际化后期发展的渐进性特征将显著下降,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4 中国企业创新国际化的对策

    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国际化往往是在母国深厚的创新基础、健全的创新体系、丰富的创新资源的支撑下,依托母公司已有的先进技术及创新能力优势逐步展开的,各种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并重。而中国自主创新的现实需求推动企业积极“走出去”,其创新国际化行为往往是在既没有明显创新优势依托又缺少国际化生产网络的互补支援的背景下发生的,属于“后发国际化——晚行动的学习者”。因此,中国企业的创新国际化发展应遵循“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基本思路:依托全球整合型和当地回应型创新国际化发展的支持,以全球学习型创新国际化发展为主线,通过有意识的路径安排来达到追赶乃至跨越的效果,实现协同共生型创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1)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国际创业精神,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通过与海外跨国公司、国际中介组织和东道国政府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关系来融人全球创新网络,并深入了解东道国创新网络的构成及其资源能力分布状况,明确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位置;(2)审视创新网络的未来发展,预测主要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等网络成员的战略和能力变化对自身经营的影响,寻找自身如何创造和保持有利网络位置的可行途径和方法;然后寻找合适的对象,建立彼此间密切的联系,努力培养和发展潜在的合作伙伴和战略关系,一方面借助跨国经营管理、跨国资本运作、跨文化整合等多种方式,近距离观察、实践和学习,在“体验式”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并积累必要的国际化管理经验以及特定的市场知识和制度知识,培养熟悉国际惯例和市场环境、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的富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和跨国经营管理团队,以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助推全球整合型和当地回应型的创新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海外子公司创新,如设立创新导向的子公司种子基金、鼓励子公司成为创新孵化器、为子公司建立基于创新的国际网络平台、鼓励子公司间的创新竞争等,以形成开放式创新系统,提升企业与东道国创新网络间内外交互的各类创新要素吸收与能力转化的效率与效果,以全球学习型创新国际化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创新国际化的追赶乃至超越。

责任编辑:蔡虹
相关评论
相关动态
相关知识
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会会员征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广西工业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06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