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有很多种,例如逆向思维法、自由创造思维方法、头脑风暴、问题探究等等,实践证明,有目的地学习创新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打破砂锅纹(问)到底”——问题探究法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培根也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说明,能够并善于提出问题,深入进入探索研究,是创新发明的基础。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就是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作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一举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它们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此,希尔伯特总结道:“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曾面对长空,发出著名的“天问”,他问天问地,问人情伦理,问世道沧桑,问四季变化。尽管他的提问,更多的带有政治、社会以及关注朝政的色彩,但至少说明他善于带着问题思考。从广义上讲,人类正是象屈原一样,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开拓前进的。
在学习问题上,生疑提问,钻研思考是我国古人治学的传统。我国古代学者历来提倡“学贵有疑”。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要善于思考,多产生疑问,带着疑问去学习、理解知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追求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质疑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新过程的基础,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对于发展创新思维尤为重要。
提问探究,实际上是要在不疑处有疑,就要突破思维定势,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不要受现成结论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要人云亦云。提出问题是深入钻研的前提,怎样提问呢?这就需要具有生疑提问的思维技巧,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问:
一是要问原因。每看到一种现象,看到一种事物,我们都有可以生疑提问,问一问产生这种现象或事物的原因是什么?一般说来,事物发展变化总是有因有果,因果是相互联系的。找到了原因,就为解决问题(结果)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是要问结果。由于因果是相联的,所以问原因之后,自然也可以问结果。换言之,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想一想“这么做,会导致什么样的新结果?”在思考时,不要受旧的事物的结果的束缚,要敢于提出新的看法,甚至有时看起来是荒诞的看法,也可能会导致新的有价值的结果。
三是要问规律。因果有联系,是因为事物是由规律所决定的。找到这种联系,就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通过问规律,也会获得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四是问发展。事物总是要发展前进的,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当某一情况发生后,其发展趋势会是怎样,这样也有可能导致产生新观念、新设想、新创造。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中国的学生与国外青少年学生相比,只习惯于“答问”,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善于“提问”,不敢向老师提问质疑,也不会向自己提问质疑。不象国外学生那样,敢于提出各种希奇古怪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的老师要把培养学生提问探究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学生也要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阮海琼
上一篇:顺应反向创新之潮
下一篇:怎样利用头脑风暴法开发新产品
相关评论